第2版:要闻·民生

适应新型社会治理需要

□ 本报记者 梁瑜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和基本单元,是城市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在我市城市化的进程中,社区已成为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载体。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区的地位和功能发生了巨大变化,社区已成为各种社会群体的聚集点、利益关系的交汇点、社会组织的落脚点,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性日趋凸显。

社区建设困难与机遇并存

就社区建设问题,记者在市区做了调查。近年来我市城区由原来的3个街道办12个社区居委会增加为6个街道办66个社区居委会。其中凤山街道办15个,莲花街道办17个,滨河街道办14个,交口街道办8个,田家会街道办2个,城北街道办10个。加强和创新我市社区管理服务体制,已成为构建现代化和谐社区的迫切需要。

社区居委会办公场所配置滞后,66个社区居委会中,有46个完成场所建设,其中有20个无办公场所,其中10个社区在街道办集中办公。

目前有36个社区居委会开展了网格化建设工作,共划分269个二级网格,847个三级网格,社区居民信息采集27038户91971人,采集信息全部录入电脑。确定二级网格协管员246人,三级网格信息员404人。

尽管社区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目前管理体制还适应不了形势需要,社区居民自治意识薄弱,社区建设资金仍有不足。近年来,市区社区建设经费主要以区政府投入为主,投入渠道单一,由于区级财政困难,社区投入不足。大部分社区基础设施落后,为居民服务的平台缺乏;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面积不足,影响了社区服务管理工作的开展。

政府部门仍习惯把社区居委会当作自己的下属机构,各职能部门往往简单地把工作任务推给社区,导致社区检查考核多,服务活动少,社区管理陷于“什么都要管,什么都难管好”的境地,以完成上级下达任务为主,服务功能不足,社区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整体服务功能不凸显。虽然不少社区建立了计生、再就业、卫生、民政、医保、养老等方面的社区服务站,但与先进城市相比,我市社区服务整体水平仍然偏低,主要表现为服务领域不宽、服务设施不足、服务质量较差等。

多管齐下大力推动社区建设

当前,社区服务功能还不能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社区建设还存在很多困难,应尽快设立各级社区建设领导机构,坚持党政主导、民政指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运行机制。把社区建设纳入各级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抽调精兵强将,负责领导、组织、协调、管理、服务社区建设工作。

同时,成立社区建设管理指导中心,隶属各级民政部门,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社区建设政策法规,示范社区创建,指导社区居委会换届及民主自治管理和社区干部培训等。制定社区建设管理的相关政策法规,解决社区用房难题,出台关于解决社区公用设施意见,全市各社区采取新建、改扩建和租用等灵活实用的方法,提高社区基础设施水平。

加大社区干部培训力度,逐步提高全市社区干部待遇。在行政事业单位招考作中,要对社区干部优先选拔任用。日常工作中,组织规模不一、形式多样的培训工作,提高社区干部业务素质,加强社区干部监督管理,力争培养一支政治素质好、文化层次高、业务熟练、公正廉洁、居民威信高的社区干部队伍。

加强社区信息化建设、完善社区服务功能。要建立全市社区管理信息化平台,创建吕梁社区建设网站,从社区建设、社区教育、政务公开、办事指南等多方面进行建设,为便于服务居民提供良好的信息交流平台。

弘扬志愿精神,规范社区志愿者队伍,大力开展社区文化活动。经常性地开展思想道德、科学普及和民主法制教育活动,重点宣传中华民族尊老爱幼、邻里互助、扶危济困等传统美德,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