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理论

放下“架子” 干出“样子”

□ 袁浩

耍特权、抖威风,把张扬霸道的个性发展到极致;到基层调研要警车开道,开会要摆放鲜花,如果当地主要领导不陪同调研和就餐,就大发雷霆;在云南红河,被他骂过的,上至一县之长,下至普通工作人员……前不久,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刊文,剖析了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委原常委、政法委书记严重违纪违法案例。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做出“样子”》一文中提到: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转变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尽心尽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放下“架子”亲民爱民,做出好“样子”率先垂范。并进一步指出,“样子”与“架子”,表面上看有点相似,内在的含义则有天壤之别。“样子”是好的形象,是群众欢迎的形象,不是外表,而是指干部的德才和实绩。“架子”则是徒有其表,而且是群众不欢迎的形象。

但正如《人民日报》指出的,现实当中,仍有少数干部作风官僚,倚仗公权行事倨傲。有的喜欢“摆架子”“造声势”,走到哪里都要“鲜花和掌声”;有的高高在上,对群众爱答不理;还有的对上对下不一样,对里对外不一样,看人下菜碟……这些“架子”十足的党员干部,让群众深恶痛绝。

党员干部不是官老爷,而是人民群众的勤务员,在群众面前要能弯下腰去嘘寒问暖、要能沉下身子做好服务,而不是摆架子、抖官威。一些党员干部“居高临下”的官老爷姿态、拿腔作势的“臭架子”,不仅干不好工作,还会严重伤害党群、干群关系,破坏我们党在人民群众心目的形象。

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过“三命而俯”的典故,意在告诫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牢记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要在工作中敢作敢为、锐意进取,在做人上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党员干部要放下“架子”,干出“样子”,就必须始终牢记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是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的,尽好做人民服务员的职责,时刻都不能偏离为人民服务的轨道,切实做到放下“架子”亲民爱民,干出好“样子”率先垂范。

党员干部要放下“架子”,干出“样子”,还要让人民群众当“考官”,加大群众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和评价力度,通过群众的满意与否,来衡量官员政绩的好坏,让民意来左右领导干部的升迁,这样就能督促更多的官员找准“公仆”的位置,真正干出“样子”来,而不是摆出“官架子”、“臭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