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来自吕梁市贺昌中学的班主任,是语文备课组长,是高二年级分管教研工作的副主任。不论哪个角色我都是一个贺昌人,对于改革创新我要做的就是努力尽力用力做最好的自己,让自己班里的每个学生能做最好的他们,让我们语文组的同仁齐心协力,携手课改,让高二的教研工作在稳扎稳、实打实中改革创新谋发展。
一、文化引领 营造和雅氛围
龙应台说:“人是散落的珍珠,而文化是强韧的丝线,将珠子串成一串。”
1、作为年级副主任,从高一开始建议成立一个“陶冶屋”,里面通过装饰自然分为两个空间,一半是各种报刊杂志的世界,书架上既有《中国青年报》《南方周末》《人民日报》《文萃报》,也有《读者》《意林》等——每个学生在这儿都能找到自己的精神食粮。这样课间十分钟、活动时间、中午以及晚上刚吃完饭——这些零碎的时间学生可以在文化的海洋中去徜徉,进而陶冶自己。另一半的空间可安排不同层次的展览,可以是本年级学生的文学作品、书画作品,也可以是吕梁名家的书画作品(可借来短暂一展),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去崇尚美。各班利用班会时间每周可举行一次“说说看”的活动,让他们通过这个平台展示自我,树立自信,在小成就中铺开自己扎实而宽敞的道路。
2、高一新生刚入学年级组统一策划并安排以班为单位开展的《姓名的文化寄托》微专题课程教学,课堂中通过“见自我、见群体、见文化”三个环节以及三维度的延伸,激发学生认识自我、热爱生活、热爱中华民族的信心和热情。
3、倡导“和雅”文化。和——与人和,与己和,与自然和。与人相处和气相伴;与己则时时懂得调整心态;与自然则需懂得顺应自然规律。雅——文雅、优雅、高雅,不论男生或女生都极力以此作为自己奋斗的标准,努力做到“雅”而不俗、不痞。
4、年级里有计划地安排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家长的培训,做好和家长的交流工作,以及利用简报做好宣传工作,传播正能量,让本校的文化特色如和风细雨般浸润着教育的灵魂。
二、精细管理重在落实
1、年级组以班为单位建立学生成长档案。档案不仅包括学生获奖情况,包括违纪的详情,以及处理的过程和结果,也包括值班领导通过视频监控抽样查看上课的情况的真实记录。每周小汇总给了各班,每月大盘点,对一些特殊屡次出现同一问题的学生,年级谈话并约家长进行交流。每学期结束,学校级别的优秀班主任和优秀教师的评审,严格对标所带班级档案的总结。
2、班日志。以班为单位成立每生值班制。每天的值日班长要真实准确填写当天班内的所有细节的情况,并在当家一天完后做总结谈感受。每学期末班主任根据日志记录的情况评出两到三名优秀值日班长,并予以奖励!
三、教学方式的革命:以生为本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实际上就是教学方式的改革。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在学生问题的本质上,然后再来探求自己备课的切入点,尊重学生的理解,科学引导学生,让他们能感觉到自学之后的在课堂上拥有的快乐和幸福,并引导由自主学习到主动学习。
鉴于招生情况不是很乐观的前提之下,拔尖和培优的意识要成为班里的主旋律,成为年级教学计划的重头戏。只有从高一开始就进行拔尖的培养训练,才能激发更多的学生发挥自己的潜力,挤进高尖端来;也只有拔尖的培养,才能让这些尖子生更尖。尖子生尖了,才能更好地在班内起到领头雁的作用。培优即扶后,要把在班里后面的学生一个个针对个人情况,逐一进行诊断,精准施策给出个人合理的脱贫方案,让他们有力知道往哪里使,知道如何来使,一步步走出学习的盲区,真正在学习脱贫而有信心奔向小康。
积极倡导学生写小论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都可以写。每一个知识点的盘点与运用,以及生活中的化学、生活中的物理以及七彩的生物等等。一个学期下来年级组按科目辑集成册,可制成校本教材,留在学校展览室和图书馆作为学生的成果保存。
四、集体备课线上线下双管齐下
1、 线下:作为备课组长,一周一次的线下集体教研必不可少。提前安排有经验的老师对下周所授新课内容的重难点以及如何突破进行交流,并做一节示范课,学科组老师听完后对标自身以及班级学生情况交流讨论。
每课一练的内容提前安排老师做完并选出适合的题来,要明确所练的目的是什么。所选出来的题或年级组打印分发给每个班,或在集体现有的资料上标出。集体教研大家再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做出调整。
2、线上:学科组成员随时可把各自教学中的存在的问题以及困惑发在群里,大家一起来谈论。并把好的学生作品以及有代表性的学生问题作文,发在群里一起诊断。
学校的创新发展需要我们上下齐心,共同携手。改革创新天地广,奋发有为正当时,作为新时代下的贺昌人要准确把握新形势新要求,切实增强新时代加快教育现代化的责任感与紧迫感,推动新时代下吕梁贺昌中学教育的改革发展,写好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