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理论

德智教育失衡危及青少年健康成长

□ 施国祥

“把青年一代培养造就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全党的共同政治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在全社会特别是广大青少年中间引发强烈共鸣和热烈反响。

要培养造就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致力于德育教育。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立德。多年来,我们对青年学生的德育教育一直紧抓不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不可否认,我们的德育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危机,还不能够很好地满足和适应新时代、新形势对青少年的要求。

一、青少年德育教育的现状与危机

对于如何加强对以学生为主体的青少年的德育教育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通过调查研究,我们认为,德育教育必须贯穿于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德、智教育必须同步提高,协调发展。但根据目前情况来看,德、智教育失衡现象十分严重,其根本原因就是人们的观念存在误区,具体情况是:

首先,在以考试分数定成败的升学率面前,智育被抬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德育只能退居其后,在青少年的教育中,智育力度的加强,实际上是以削弱德育水平为代价得来的,也就是说学生的文化水平提高了,而思想道德水平却滞后甚至下降。因此,德智失衡之弊不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德育为首的素质教育就难以实现。

其次,在家庭中存在着“望子成龙”观念的重心失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所有父母最大的愿望,但在许多家长的心目中,这种期盼的重心,已从德才兼备向注重学习成绩转移,把关心孩子的智力开发放在了第一位。评价孩子的首要标准是学习成绩,因而在家庭教育中淡化了德、智、体全面发展,只要求孩子们团门读书,努力学习,以考上中学、大学为荣。这样,使得青少年从小就养成了只会读书,不问世事,以我为中心,不关心他人,缺乏生活兴趣,甚至养成许多不良行为和习惯。同时,由于父母对孩子的成绩期望过高。在孩子的幼稚心理上,形成了难以承受的压力,并由此发生厌学、逃学,甚至自寻短见,或其它犯罪行为都时而有之,这也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一大隐患。

再次,在社会舆论上,往往也是偏重表彰学习成绩优秀,考上重点大学,甚至出国留学的青少年,这也会误导青少年一味追求学习成绩,并且有人为取得高分而不择手段,甚至弄虚作假,这也是形成德智教育失衡的又一个原因

二、全社会都应关注青少年的德育教育

德育要与培育“四有”新人相结合,与遵守社会主义规范相协调,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相承接,与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适应,二是德育教育要贴近于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要结合现实生活,特别是对未成年人思想上、行动上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深入浅出的思想教育,使他们能够听进去、消化了,起到“良药苦口利于病”的作用;三是知与行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谁都知道,家中父母是子女心目中最好的老师,学校教师是学生心目中最好的楷模,只有公开正直、德高望重、知识广泛的家长和教师,才会培养出优秀的子女和学生,所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德育教育,首先应从家庭教育和师德建设做起;四是加强教育与严格管理相结合。在加强对未成年人进行德育教育的同时,学校应要求学生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以求真务实为核心的正确理想信念;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从提高基础素质做起,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

三、构建四个方面的良好环境

1、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把德育放在素质教育的重要位置,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打开德育教育的新局面,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2、家庭环境和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每一位父母都要以健康向上的道德情操来影响和教育子女,为子女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并使之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

3、净化大众传媒、互联网络、通讯渠道。各种新闻媒体、互联网和通讯工具都要增强自身的责任感,把推进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当作义不容辞的责任,确定正确的舆论导向、制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加强对上网营业场所和电子游戏场所的管理,严禁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学校附近禁开网吧。

4、规范和从严管理文化市场,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斗争,严格查处传播淫秽、色情、凶杀、迷信、暴力和伪科学的出版物和音像制品,以及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游戏软件。同时要加强对歌舞厅、录像厅等社会文化娱乐场所的管理以减少其对青少年的危害和影响。

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要密切配合

学校要通过各种方式,与家长配合进行德育教育,如定期召开家长会议,把每个学生在学校学习、思想表现与家长相互沟通,然后针对实际情况,共同商议进行教育的措施。还可以成立家长委员会,聘请有代表性的家长对学校进行监督,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改进学校的工作。在社会教育方面,可以通过“五·四”“一二·九”等纪念日进行爱国传统教育;利用各种案例进行法治教育;利用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未成年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