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交城高标准推动生活 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

本报讯(记者 罗丽)在交城县生活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施工现场,经过近一年时间的紧张施工,提标改造任务已经接近尾声。到7月底前全部运行以后,处理后的水质可以达到地表水五类标准。

针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反馈问题,交城县采取超常规举措,按照高标准要求,投资7000多万元,采用国内最先进的浸没式超滤膜工艺对县城原有生活污水处理厂进行提标改造,确保整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在充分考虑城市未来发展变化和气候变化影响工艺处理效果等多方面因素基础上,交城县立足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改造,按照一步到位、五年内不落后的原则,从处理工艺到设备设施对原有生活污水处理工厂展开全方位的改造。

交城县污水处理厂运营总监刘伟说:“提标改造工程的第一个亮点是设置了事故调节池,因为现在城市污水厂来水水质水量波动性特别大,设置事故调节池可以起到更好的均衡水质水量作用。第二个亮点就是将原有的氧化沟工艺改造成A2/0+A/0工艺,同时采用了应急的化学加药系统,双管齐下,可以有效提升生化系统的处理效果。第三个亮点是采用了国内最先进的浸没式超滤膜工艺,可以有效保障冬季出水总氮难达标的痛点问题,有效提升整体出水水质的标准。”

据了解,为了解决生活污水处理厂冬季生物池水温偏低导致污水处理不达标的问题,交城县在此次改造中配套建设提温保温设施系统,选用污水热源泵作为加热热源,从污水中提取低品位热能,通过厌氧池内的污水换热器和加热盘进行换热,提高污水温度,从而达到适合活性污泥处理效果的水温要求,使冬季污水最低温度达到15度,保障污水处理稳定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