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外乡人,夏韩卿与吕梁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吕梁山革命老区默默工作了6年多,成为革命老区从“挖煤”向“挖数据”历史性转变的排头兵。
“近年来,吕梁通过转型发展由挖煤转向了挖数据,更好地树立了数据资源观,让我们意识到,吕梁虽然不是发达地区,但同样能搞创新,同样能发展大数据。吕梁过去煤炭资源丰富,必将通过转型成为一个全新的、多元化的资源型城市。近年来,吕梁已经有完善的大数据中心,可以通过数据中心和非常好的数据资源,运用创新的技术手段,切切实实地提升政府的治理能力和社会治理水平,改善吕梁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夏韩卿说。
籍贯安徽的夏韩卿,出生于浙江,在杭州念完高中后,考入香港科技大学攻读本科和硕士,期间被香港科技大学选派至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交换学习一年,随后在香港和北京工作数年。2012年底,他因为国防科技大学和吕梁共建军民融合机构的机会与吕梁结缘,2013年,夏韩卿毅然放弃沿海发达地区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来到革命老区,成为筹建吕梁市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研究院的第一批骨干人员。
刚来的时候只听说研究院所在的这个山沟叫“狼尾沟”,夏韩卿通过手机定位才知道自己所处的大概位置。面对筹备和建院初期条件艰苦、基础较差的情况,他并未退缩,主动配合院领导带领一批年轻人从零做起,与国防科技大学派驻专家一起夜以继日,打牢基础,让基于天河二号的吕梁云计算中心、“吕梁一号”微纳卫星、能源互联网和无人系统等一系列高精尖科技项目在吕梁落地生根。夏韩卿说,初到吕梁时,很多人对转型发展、科技创新的认识还不是很足,对科技类项目的了解没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最困难的就是要主动从思想观念上去改变大家,只有让大家理解、支持科技创新,才能为全力以赴地推进大数据等各项高新技术产业相关工作保驾护航。
担任云计算中心主任以来,夏韩卿时刻与枯燥的数据相伴,将青春倾注在大数据产业的攻坚一线,他带领中心团队规模化完成了天河政务云平台和其他一系列研发与部署工作,完成大量知识产权的登记和获批,为大数据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服务民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积极推进中心的产学研发展,全面推动与省内外高等院校和中科院系所的深度合作,在项目合作、人才引进、研究生联合培养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他也积极协调知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沿海发达地区高端企业来本地对接,推动区域科技创新和转型发展。如今,“狼尾沟”也被当地老百姓亲切地称作“国防沟”和“科技沟”。
在夏韩卿看来,未来通过获取优质的数据资源,基于当地完善的数据中心,运用创新的大数据手段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是今后吕梁发展的关键之举。大数据产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了吕梁转型的一把“利器”,要不断通过大数据的手段提升政府管理能力、社会治理效能、企业运营水平,最终让吕梁的老百姓真正得实惠。
身为省人大代表,夏韩卿在我省两会期间提出建议,要大力推动山西籍、吕梁籍人才“归巢”,提升当地的人才密度,让用人政策升温发酵,用良好的氛围去吸引全国各地乃至国际人才,真正形成人才聚集效应,形成良性循环效果,加大力度开拓旅游行业,使城市受到关注,促进城市综合发展,为吕梁乃至山西在“两转”基础上拓展新局面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和动力。
6月19日晚,在全市召开的“牢记嘱托、追梦前行——弘扬吕梁精神先进典型展播会”上,夏韩卿获得先进个人称号,夏韩卿认为这个荣誉不仅仅是对他个人的肯定,更是对投身转型发展第一线这一整个群体的肯定、关心和鼓励,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以吕梁精神去推进转型发展的坚定决心。只要把伟大的吕梁精神用在当今时代,用于工作的每一点滴中,敢创新、会创新,将来的吕梁不仅会点燃能源之光,更会绽放科技之花!
“即使有人选择离开,我依然会选择留下。工作上还有很多高峰等待我们去翻越,还有很多梦想等着我们去实现。”夏韩卿诚恳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