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文艺副刊

我的茶事

□ 贾淑林

论喝茶的时间我可以算是“老茶客“了。三十年前,北方喝茶的女性可谓少之又少,现在想起来,当初可能是脾胃不好喜欢喝热水,而茶清雅的香气比之白开水自然有滋味,喝着喝着就上瘾了。

那时候,茶的品种少,也没有专门的茶店,记得商店里只有茉莉花茶,喝茶不需要费心思虑,简单而纯粹。茶之于我,一杯好喝的水而已!

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交通发达、旅游兴盛,开始有机会与各种各样的茶邂逅,先是龙井、铁观音、碧螺春、祁红、普饵等几大名茶…后是金骏眉、霍山黄芽、雀舌,猴魁、白牡丹、九曲红梅、东方美人等一些小众茶品,红黄青绿黑白,五花八门,极为丰富。而我总是逮着啥就喝啥,于是醇厚的、优雅的、温宛的、鲜爽的、温润的、甘醇的……其形其味其韵其万千变化,总让我想起苏东坡的“从来佳茗似佳人”。茶之于我,一种生活的闲趣!

近几年,茶开始到处联姻,桂花爱上乌龙、玫瑰牵手滇红、青柑拥抱普饵…让茶之滋味更加丰富,回味无穷。而茶的功效亦让商家炒的堪比灵药仙丹,美容养颜、延年益寿、降糖降脂、防癌抗癌……神乎其神,玄而又玄,诱惑力真乃强大。但窃以为茶之功效与魅力应该更在于茶的香气与品茶时宁神静气淡定安然的氛围。

如今,茶不只专属于大雅之堂,而且已扩展到寻常巷陌。茶不只是达官贵人的品味、文人墨客的风雅,也是贩夫走卒的饮品、寻常百姓的口粮!于是酒楼茶肆、宴席会场、案头几旁、田间路上,都有了茶的用武之地!有的人泡一大杯一饮而尽只需数秒,有的人倒一小杯细细品咂回味半日,同品种的茶可能一斤几百元喝一年,也可能几百元只能品上一杯。其间落差让我百思不得其解!

茶究竟是什么?一片小小的叶子能让人沉醉其间流连忘返,并在情感的空间上占有举足轻重一席之地,且上升到文化的高度,其前生后世究竟蕴含了多少美丽动人的故事!有云,柴米油盐酱醋茶,很俗;有云,琴棋书画诗酒茶,很雅;有云,茶禅一味,很玄妙;有云,千秋大业一壶茶,很博大。茶之江湖深不可测,茶之文化炫丽多彩!让我这几十年的“老茶客”越来越感觉像“茶小白”!于是,溯根求源释疑解惑便成了我心中的一大愿望!

茶为国饮,杭为茶都,识茶去杭州应是最佳的选择!于是今年的四月与几个姐妹结伴去了一趟杭州,参加了一次茶学游。

第一站是中国茶业博物馆,在这里,茶的起源、历史、生产、加工、品饮等前世今生得到充分的展示。有宫庭茶的讲究、名士茶的优雅、民间茶的世俗…有茶器、茶艺、茶礼、茶俗、茶宴、茶商…有煮茶、点茶、烤茶、泡茶…有大碗茶、工夫茶、盖碗茶…与茶相关的一切让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更有因茶而生的诗词三千篇,无数美丽的故事,流芳千古的人物,凝聚成一种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不知不觉间便夺走你的心,摄取你的魂,让你深陷其中!

茶如此深得人心,自然会吸引商家的眼球,古代茶马古道的热闹和当下茶馆茶学的兴盛足以佐证。西湖龙井誉满天下,龙井村必是商家云集之所。

走进龙井村,空气中弥漫着龙井茶的幽香,但飘荡的更浓的却是商业气息!到处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家家为店,人人为商。每处小院都很别致,院中摆着桌椅,墙上布满鲜花,门口放着一口炒茶锅,说是炒茶其实是为招揽顾客而作秀,炒茶人并不专心于茶,有客经过便作一番介绍和邀请,但你千万不要太过相信他的真诚。走进小院,卖茶者大多没有什么好声气,也许受过太多奸商的欺诈,也许受过太多刁客的捉弄,也许是龙井茶太过诱人供不应求,总是刻薄中透露出小心和防范。品一杯茶168元,如果你说不一定买,非但不屑让你品鉴,懒得留你,还要数落半天你的人品,自负而霸道,会让你霎那间颠覆了“顾客是上帝”的商规,只觉处处陷井,不敢轻易踏入。

虽说有这一般的境遇,但于我却并没有影响了多少情绪。这犹如有人家中养着倾城倾国之人,自然会多几分骄纵之气,让你白瞅那么几眼,听几句不好的话亦不算太出格,倒还是自己占了些便宜。而这商业的味道亦如乡间媒婆的味道,虽说有世俗与市井之气,却也成就了人间许多的美事,若没有她的存在,我这偏居一隅的小女子怎可识得这茶的大千世界,尝到这至纯至美的人间甘露!何况,其后还有更诱人的场景在等着我呢。

穿过龙井村爬上狮峰,分秒之间,原始和现代、商人与农民、朴实和狡猾骤然转换,穿越般的让人有点恍惚。漫山遍野的茶树一望无边,身着五颜六色服装的茶农穿梭其间,翠绿的茶芽宛若新生的婴儿,嫩嫩的、娇娇的,一簇簇一丛丛热热闹闹的在枝头东张西望,偶尔有小小的白色茶花柔柔的羞羞的躲在芽间,采一片茶叶,放在鼻间轻轻一嗅,幽幽的香气霎时沁入心脾、通体清爽。茶真是上天赐予人间的尤物,怪不得让人陶醉着迷!在这里,春天是收获的季节!茶农粗笨的手指灵动地在枝头飞舞,一个个嫩芽便乖巧的跳入篓中。正如《采茶歌》中所唱:“姐姐呀,采茶好比凤点头,妹妹呀,摘青好比鱼跃网。一行一行又一行,摘下的青叶往篓里装,篓篓嫩芽发清香。”只是采茶的已不是以往年轻的姐姐妹妹,而大都是中年妇女,她们都沉浸在收获的喜悦中,眼中只有茶,手里只有茶,对你看茶、采茶、和茶合影甚至往兜里揣几片茶叶等一系列的小动作不屑一顾,也对你到来的种种目的不作揣摩,自信而从容,一副名茶主人的风范!龙井的名声使龙井人自信也自负、开阔也刁钻,不知道商业化是让人变好了还是变坏了!

西湖龙井作为全国名茶之一,其需求量绝非一个小小的龙井村能满足!其实西湖龙井有"狮、龙、云、虎、梅”五个产区,茶分十几个等级,不专门研究是搞不懂的。“比较”是最笨也是最有效的办法。于是我们去了万担茶乡——龙坞镇。

比之于龙井村,龙坞镇更像茶乡。茶树布满山山洼洼、沟沟岔岔,层层叠叠、密密匝匝,环绕着你,拥抱着你,任你左冲右突都无法挣脱。看的是茶树,闻的是茶香,说的是茶事,想的是茶情。钟灵的山水哺育着茶也养育了一方的百姓,龙坞镇的村庄非常美丽,花草掩映,别墅相连,茶香氤氲,流水潺公式,一副人间天堂的模样。

在龙坞,群体种(土茶)和龙井43一起摇曳生姿,前者为传统的土生土长,后者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从龙井群体中选育出来的无性系国家级品种。比较而言,群体种出芽花杂密度小,芽头粗壮松散,外形粗旷,43号出芽整齐密度大,芽头秀丽挺拔,外形秀气颜值高,需有人指点仔细辨认你方可看出一二。深嗅细品,味道也略有差别,自己觉得还是群体种的味更香浓一点。如果说土茶就像茶山上唱歌采茶的姑娘,有圆脸、方脸、长脸、瓜子脸…但都充满活力和个性,丽质天成,多姿多彩,那么43号就像舞台唱着茶歌整形化妆的现代女性,一律的锥子脸,初见惊艳,细看总觉少了一些自然多了一份雕琢,让人生出些许遗憾。这里户户都是老茶农,以茶为业。这个季节正是一年的生产旺季,为赶上需求卖上大价钱,大量的茶用机器加工,当然也可以手工制作,但需要你耐心等待并肯花大价钱。手工制作的茶看上去没有机器制造的规整漂亮,但味道却因灵活的操作注入了人的灵气,故而更加醇厚悠长。有的东西是机器永远无法替代的。一次次品鉴不断刷新着我的感观,丰富着我的人生体验。于是我不得不感叹,科技虽说正在一步步地占领着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功利的驱逐下似乎处处占居上风,但优秀的传统却犹如流淌的血脉以其丰富的内涵与不屈的灵魂坚强地守护着属于自己的领地,永远不会被击败和逃汰,并总被有识之士宝贝着怀念着争夺着保护着。茶如此其他亦如此。

到此,我好像明白了一点人们对茶迷恋的原因:一片小小的叶子,根植于泥土,在风的呼唤雨的滋润光的抚慰下而生,经过自然人工机器各种的揉捻搓烤的历练而死,在水的润泽下死而复生与我们相逢,其向死而生的坚强岂是常人所及,从这个意义上说,此时的茶已是得道成仙,与天道相通与自然相融,如凤凰涅公式,浴火重生,其神其韵其味岂是简单的一片树叶!再加上茶器、水质、环境、水温、时间以及饮者的用心用情,其色香味韵的千变万化,怎能不让人沉醉其中,越陷越深!

杭州之行,只让我在茶的门缝里对其无限风光瞅了一眼,只这一眼,便激发了我探索的更大欲望。故而,某一天,忽而产生了一种奢望,想拥有一间置于清幽的山间或湖边的小木屋,屋内是木质的茶几外加一把藤椅和一个紫砂壶,在飘荡着萨克斯奏出的《回家》《茉莉花》、泰坦尼克号主题曲《我心依旧》的小屋里,一个人独坐窗前,与茶谈一场恋爱。

天下能让人上瘾的东西大多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唯独茶强身健体修心养性,有这样的瘾作伴人生真的好美!好想走遍茶区,遍尝天下佳茗,与茶谈一辈子的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