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时事

荒山变青山 青山变金山

——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综述

近年来,我市牢记习总书记嘱托,把吕梁精神用在当今时代,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一个战场打赢脱贫攻坚和生态治理两场攻坚战”大战略,以“大干苦干科学干,三年绿化吕梁山”的大思路,以国家和省级林业重点工程为抓手,大力实施吕梁山生态系统修复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整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和经济林提质增效工程,实现了荒山变青山,青山变金山。

持续开展大气、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省政协副主席、市委书记李正印在全市生态环境保护暨污染防治攻坚推进会上的讲话掷地有声。

近年来,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和习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以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为抓手,全面落实生态环保“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工作方法,充分运用“人防、技防、联防”措施,坚持市、县、乡、村、企“五级联动”,建、转、提、停、罚“五措并举”,强化环保执法监管,强化处罚问责,以更硬、更实、更有效的举措,组织实施了一系列环保专项整治行动,集中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突出问题,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对促进全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如何让“天更蓝”,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攻坚?2017年至2018年,市委、市政府投资近20亿元的吕梁市区集中供热全覆盖工程,基本实现全覆盖,其余12县市城区集中供热覆盖面达到90%以上;在去年完成煤改电、煤改气和清洁取暖工程130050户的基础上,又安排10万户清洁取暖工程建设任务,已完成9.3万户;全市35家焦化企业中13家完成特别排放限值提标改造;112家火电、钢铁、化工、有色、水泥企业,完成改造106家;市区“禁煤区”达到100平方公里;取缔露天烧烤摊点168户,改为燃气炉和电烤炉226户,餐饮经营场所安装油烟净化装置861户、停业57户;134个建筑工地基本实现了“六个百分百”,规模以上69个土石方建筑工地安装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对市区209国道市区段实行三轴以上货运车辆绕行交通管制等等。

如何让“水更清”,切实加强水污染防治力度?全市16个城镇污水处理厂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文水县胡兰镇工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交城县西营镇、柳林县薛村镇等重点乡镇生活污水处理站已建成投入试运行。去年以来,全市新建污水管网109.3公里,改造雨污管网69.93公里,吕梁市区目前正在改造雨污分流管网20条街12公里。13个县(市、区)全部完成畜禽禁养区划定工作,划定禁养区250个,禁养区面积共1573平方公里, 140户规模养殖场以及文峪河上游散养密集区的15户养殖场配套粪污处理设施建设,畜禽规模养殖场配套粪污无害化处置设施建设比例达到90%以上。完成376户加油站1716个油罐防渗改造,8条黑臭水体完成整治4条,正在整治4条。制定了《吕梁市区控污净水增绿攻坚实施方案》《吕梁市横泉水库生态环境保护方案》,对重点河流和重点水源进行全方位整治。

与此同时,我市坚持以环保倒逼经济转型发展。市委、市政府紧盯“示范区”“排头兵”“新高地”三大目标,围绕“增气减煤、提质增效、延伸链条”, 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2017年置换煤炭产能254万吨的基础上,2018年退出煤炭过剩产能60万吨,关停淘汰小火电机组4.8万千瓦,淘汰焦化产能102万吨。大力改造提升煤、焦、铝等传统产业,加快发展大数据、文化旅游等新兴产业,从根本上解决结构性污染问题。

风雨砥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市扎实开展环保问题整改整治,深入推进工业污染源治理等“八大工程”,去年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全省排名第二,第四季度我市在汾渭平原11个城市中PM2.5平均浓度最低、降幅最大,位列第一。

吕梁山川大地不断增绿

规模化推进国土绿化,吕梁山大面积增绿,老百姓大幅度增收,近三年有7.6万人脱贫,占全市总脱贫人口的近1/3,直接受益贫困人口100万以上。同时生态环境也逐步改善,每年平均降水量增加81.8毫米,流入黄河泥沙量减少700万吨,《2017年全国生态气象公报》显示“山西省生态质量改善全国最快”,《山西省生态气象监测评估分析报告》显示“吕梁市生态质量改善全省最好”。

特别是吕梁市合作社造林的经验做法,于2016年12月至2017年3月,得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同志的先后三次肯定,并作出重要批示在全国推广;2017年6月,习总书记视察山西、吕梁时肯定了我市生态建设成效和合作社造林机制;2017年9月,全国林业生态扶贫现场观摩会在我市召开;2018年9月18日,第八届国际沙棘大会在吕梁召开,吕梁市林业局获得优秀组织工作奖;2018年,吕梁市林业局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是全国林业系统和我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2018年11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指定,由吕梁市林业局编制了联合国粮农组织等七家国际机构开展征集的“全球减贫案例”;2018年12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扶贫办、发改委三部门联合发文,在全国推广山西吕梁合作社造林的脱贫模式;全国不少地区也陆续来到吕梁学习取经。

吕梁在生态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效,获得了多项高级别荣誉,生态建设正在成为吕梁对外的一张响亮“名片”。

一个战场打赢两场战役

“我在从北京来的飞机上往下看,看到吕梁山不少地方开始见绿了,生态效益显现。”2017年6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吕梁时说。这不仅是对我市生态建设成效和合作社造林机制工作的肯定,更是鞭策吕梁前进的动力。

在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吕梁市林业局荣获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成为全国林业系统和我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生态林增绿,经济林增收。植树造林,不仅让曾经贫瘠的吕梁山见了绿,也让脱贫攻坚的步伐全面加快。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市围绕荒山增绿、群众增收两条主线,创造了购买式造林、合作社造林等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我市联动实施退耕还林奖补、造林绿化投工、森林管护就业、经济林提质增效和特色林产业综合增收等生态脱贫“五大项目”,为贫困地区群众创造了一条农民增收、大地增绿的新路子。

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造林绿化,完成营造林合格面积317.79万亩,占省任务317.79万亩的100%。在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中,完成退耕还林209.13万亩,占省任务209.13万亩的100%。通过实施经济林提质增效,完成红枣、核桃、沙棘标准化综合管理示范基地建设138.48万亩,占省任务72.55万亩的190.88%。创新造林绿化机制,建立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1301个,吸纳社员28141人,其中贫困社员20592人,占73.2%,高于省林业厅60%的考核指标。吸收全市森林管护员807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管护员6619人,占管护员总数的82%,高于省林业厅60%的考核指标。实现7.6万贫困人口脱贫,带动100余万人增收。

春潮涌动处,扬帆奋进时。吕梁的绿色版图正在不断向前铺展。时下正是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开赛期间,吕梁将会以更加壮美的现实展现在全国各地人民群众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