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足球赛正在山西省太原市西山奥申体育城郊森林公园足球场进行。红色的座椅、绿色的草坪、彩色的跑道……这座现代化的足球场位于海拔1100米的太原西山地区,郁郁葱葱的群山环抱处,坐落着4个标准足球场、3个五人制足球场。远远看去,绿油油的草地格外显眼。
“这里曾经是一个废弃的粉煤灰库。”赛场边戴着工作证的王春开刚做完保洁工作。她说,这个地方曾是她居住了几十年的地方,叫上冶峪村。
距足球场三四百米远的地方,依稀还能看到村民居住过的窑洞和砖房。足球场所在地最早是一条黄土沟,狭长、坑洼的土地,夹杂着泥土和黑煤渣,是上冶峪村村民出村的必经之路,也是拉煤车走的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不堪其苦的村民们很多都离开了村子。
2000年,上冶峪村整村搬迁。不过,黄土沟并没有多少改观。倒是一家电厂看上了这片荒芜的“无人区”,将其变成了粉煤灰库。在这家电厂2017年关停搬迁之前,每年要烧掉300万吨煤,每天排出大约五六千吨粉煤灰堆积至此。
太原西山奥申置业有限公司设计部经理王林荣说,2017年8月,西山奥申体育城郊森林公园被二青会执委会确定为二青会足球比赛场地之一,并根据有关要求进行施工。通过污染整治、生态修复、场地建设、综合治理,粉煤灰库变成了体育公园。
“多年前,山上春秋两季风很大,席卷着煤灰吹进村子,家里落的全是灰。从外面回来,脸上、嘴里全是沙子,根本不敢穿浅色衣服。”20岁的二青会志愿者张秀娟回忆说。如今,作为赛场志愿者,她穿着白色的T恤,脚上蹬着一双洁白的运动鞋,看起来很有朝气。
体育场的建设还给村民们带来了收入。这座体育场共吸纳了五六十位附近的村民就业。像王春开一样做保洁工作的村民,一个月能收入2000多元。一些村民做场地维护保养工作,一个月收入能达到3000多元。
环境的改善和收入的保障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村民“回流”。和王春开一样做保洁工作的村民赵金芬说,过去环境差,有些村民忍受不了就离开了。现在,环境变美,人气也越来越旺,出去的人肯定都想着回来,“谁不希望自己的家乡越来越美呢”。
王林荣说,目前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运动场地仅仅是一部分。公园全部建好后,将成为一个占地几千亩、体育运动与自然生态环境相融合的运动小镇。
这座由黑变绿的运动场,是煤炭大省山西近些年转型发展的一个缩影。从“一煤独大”到谋求多元支撑,从“黑色”产业到绿色发展,从污染大省到生态新貌,山西正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奋力前行。
足球场的看台上,家住附近的61岁村民孟跃正在观看比赛。他说:“做梦都没有想到能在以前非常不喜欢的地方看一场足球赛。”看台对面,“青运助力构建健康美丽新西山”的标语格外显眼。(新华社太原8月1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