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艳艳的西红柿与翠绿的青椒相应成趣,鲜嫩的茴则白在灿烂的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繁茂的豆角爬满了架……近日,笔者走进方山县北武当镇新民村的蔬菜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派蔬菜丰收美景,就连空气都浸着一股甜甜的菜香。
新民村有72户、318口人,耕地1568亩,生态植被优越,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适宜栽培高品质果蔬。近年来,在吕梁学院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大力支持下,该村党支部、村委会充分利用当地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改田造地,兴修水利,修建U型渠800米,科学种植,精选良种。2006年村民薛玉平从外面引进技术种植西红柿,2007年试验种植西红柿30多亩,2008年达到100亩,镇里给予大力支持,新建800米U型渠,保证了浇地,每亩补贴100元,尿素1袋,有力地调动了广大村民种植蔬菜的积极性。该村不断提高蔬菜科技含量,市场意识和商品意识,先后引进西红柿新品种美国1号、红秀果,该品种的特点是:耐储运、口感好、易上色,商品价值高,具有绿色无公害性质。新民村的薛玉平、王吉元、薛乃平等几个种菜示范户,把西红柿运到峪口、方山县城、离石去卖,亩收入在6000元以上。吕梁学院扶贫工作队全力抓好蔬菜种植户的示范带头作用,典型引路,大户带小户,蔬菜种植户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增加,广大群众科学种田、精耕细作、精心培育、细心呵护,大力发展以西红柿、青椒、豆角、茴子白等为主的现代蔬菜产业基地。今年,全村共发展蔬菜280余亩。其中,西红柿150余亩,豆角20余亩,青椒40余亩,茴则白30亩,各类果蔬长势良好,大棚里的西红柿预计可产1万多斤,露天的可产9000斤左右。目前,汾阳、离石等地的客商通过和村里的农民经济人联系,定时来拉货。
“今年我种了西红柿2.5亩,豆角1.5亩,青椒1.5亩,挣4万多元不成问题。”新民村60岁的薛玉平高兴地说。为方便村民卖菜,为客商服务,吕梁学院驻村扶贫工作队积极争取资金60余万元,修建农贸交易市场,解决了新民、暖泉会、庙底、阳湾等村600多亩果蔬销售成本高的问题。
如今,新民村青山绿水的生态资源,转身为“金山银山”的优势,成为贫困山区农业经济发展、农民增产增收脱贫致富的黄金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