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部:
时下,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决胜关键期。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国各地有不少贫困县退出贫困行列。然而,我们在基层调研时发现,在退出贫困行列的这些贫困县中,退出贫困只是一个指标或者是一种考核程序后的结果评定。但实际上,一些退出的贫困县没有产业的支撑,极易返贫。因此,发展农村产业不仅是推进脱贫、巩固脱贫的重要支撑,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要务。
我们发现,有的村有产业,但靠的是上级投资,一旦投资断了,产业也就夭折了,说白了就是下乡工作队的投资产业;有的村有产业,但发展后劲明显不足,只是阶段性或是一时性的,起不到长期增收的作用;还有一些村根本就没有发展产业,村干部和村民思想保守,思路不清,缺乏指导,不知道发展什么,干什么,怎么干?当然,有一些村的产业发展是很成熟的,他们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扬长避短,试探前行,日趋成熟。比如:方山县马坊镇的红崖湾村,全村有耕地2000亩、490余口人,传统种植广种薄收,靠天吃饭。2017年以来,该村下乡工作队——方山县农业农村局综合多方因素,全盘分析研究,确定了走订单农业的产业发展之路,到现在全村订单西葫芦和订单甜玉米面积达到1900多亩,两项产业至少每年人均可增收4000元以上。不仅如此,良好的运行机制还带动了周边7个村广泛种植订单西葫芦500多亩。昔日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如何能成为率先脱贫的先进村,其中科学谋划产业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我们发现,当前农村普遍存在发展产业盲目、迷茫现象,广大农村干部想发展产业,但不知道该干什么,怎么干。许多脱贫后的农村,村集体也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但苦于没有好的规划、好的产业、好的引领,不敢闯,不敢干,固步自封,顾虑重重,导致后续产业支撑断层,极易引起返贫,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
为此建议:
一、各地应以县为单位,组织农业、农经、林业、畜牧、人社等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组建一支农村产业发展专家团队,以乡镇为框架,逐村进行实地调研,充分论证,制定适合村情民意的产业发展方案。
二、对于确实不具备发展产业条件的村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联村产业发展方案,或者跳出农业谋产业,制定打工经济、电商经济等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方案,真正为农村把把脉,给农村发展提供一个新思路,从而有利于农村更好精准定位,更加科学发展。
吕梁市政协委员 张改玲 杨应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