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以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新媒体逐渐成为广大观众主要的视频节目观看渠道的大环境、大趋势下,电视栏目编导如何快速融入这一发展趋势,转变传统的电视节目制作思维模式和手段,让自己成为能够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制作思维无缝切换、制作手段共通共用、传播途径优势互补的复合型电视节目创作者就显得十分紧迫和重要。
(一)策划和选题中的新媒体思维
在整个电视节目创作生产的环节中,编导首要的工作就是一档节目的策划和选题。这其中又分为长期、中期、近期三个阶段。例如,笔者现在参与制作的吕梁广播电视台科教部开设的《健康吕梁》栏目,在开播前就有书面的详细的栏目策划方案,这个方案就是长期的策划和选题,它是后来编导组织栏目组人员进行策划和选题的需要依据。
在策划和选题长期、中期、近期这三个阶段中,笔者认为编导应当从以下三方面把新媒体思维融合进来。
一是策划和选题不仅要适合在电视上播出,也要适合在新媒体上播放;二是策划和选题的文字方案既要体现电视制作的特点,又要听取新媒体工作人员的意见和建议,把他们对视频制作的想法和做法融入文字中;三是策划和选题的方向要建立在对新媒体未来传播的趋向进行预判的基础上,让策划和选题更加精准地符合电视媒体和新媒体的双重需求,同时走在时代发展的前沿。
(二)现场拍摄中的新媒体思维
如何在现场拍摄中融入新媒体思维,让画面更加动感、时尚,更具观赏性,更有趣味,更加符合当下人们对画面语言的审美需求,更具备在多种媒体平台播出的要求,就需要编导仔细研究、精心设计、用心拍摄。
第一,从技术层面上融进新媒体思维。新媒体的“新”有一个方面就在于它的影像记录方式简单便捷。大多数的情况下,使用手机进行记录拍摄,再精细一点的使用单反数码相机。我们电视节目编导采用的是广播级的摄录一体机。从专业程度来讲,电视媒体的设备是最专业的。我们在专业的同时,还可以便捷,比如现在我们栏目已经探索尝试用手机同步摄录一段小视频回传给新媒体的制作人员,由他们在第一时间发布出去,这样一方面有力地弥补了电视栏目在时效性方面的先天不足,再一方面也优化了栏目微信公众号的传播能力。因此,在技术层面完全可以做到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合二为一,实现1+1>2的效果。
第二,从艺术层面上融进新媒体思维。传统的电视节目拍摄主张通过推、拉、摇、移、跟等摄像手段的组合,形成一种电视美学节奏,进而用这种节奏来表达紧张、惊喜、愤怒等情绪,或者用这种节奏组成画面语言等来表述一种想法、一种观点。这是电视摄像在技术层面之上的艺术表现。
在这基础上,电视编导在拍摄的时候可以大胆借鉴微信、抖音、VLOG等短视频的拍摄手法,丰富电视画面语言的表现力。具体来说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角度的选取上增加一些主观化的视线,营造一种现场进入感;二是在景别的运用上,特写的数量可以有所增加,放大局部,增加细节的呈现量;三是适当地加入拍摄者的画外主观感受,用同期声来替代后期的文字配音。
(三)后期剪辑中的新媒体思维
后期剪辑是电视节目制作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如何融入新媒体思维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后期剪辑中融入新媒体思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是声音的剪辑处理。这里的声音包括音乐、解说员的配音和采访现场同期音三个部分。新媒体思维下的声音剪辑处理遵循轻、快、实的原则。轻——就是音乐的选配要避免过度渲染;快——就是解说员的配音要短而有力;实——就是现场采访同期的选用要讲真话、实话、个性的话。
二是画面的剪辑逻辑。以往我们电视节目习惯的剪辑逻辑是:定性结论——过程展示——叙述起点。这是主题先行,结尾是闭合式的。新媒体语境下,画面的逻辑应当是:叙述起点——过程展示——观点评说。这是过程呈现,结尾是开放式的。
以上内容,笔者从电视节目制作的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论述了作为一名电视节目编导如何在新时代借鉴、运用新媒体思维做好电视节目的一些简单的想法。通过这些分析和阐述,让我们更明白在电视节目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其实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技术手段和创作理念即将融合的越来越紧密。 (作者单位:吕梁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