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经济专刊

新型艺术产业彩绘靓丽人生

——探访市区艺术摄影行业

□ 本报记者 梁瑜

虽然时处冬季,但只要气温适宜,无论在市区的凤山公园,还是城南工业主题公园,总能看到衣着鲜艳、光彩照人的人们,或全家老幼,或情侣两人,在摄影师的调度下,选择空间,摆设姿势,为自己塑造出最美好的形象。这就是市区方兴未艾的艺术摄影。

映画世界更丰富

说起吕梁市区的艺术摄影,最早可推溯至本世纪初的婚纱摄影。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化妆、摄影、剪裁技术的不断发展,伴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浪潮的兴起,婚纱摄影行业应运而生。

在当时的世纪广场、步行街,就诞生了第一批婚纱摄影专业影楼,吕梁市区的70后、80后青年,成为了最早的婚纱摄影客户群,在人生最美好的婚嫁时节,将自己与心上人的倩影,用艺术摄影的方式留存下来,弥足珍贵。

在新时代的今天,艺术摄影行业大发展,摄影的项目和种类也大大扩展,婚纱摄影成为了其中之一,其他如个人写真、儿童摄影、全家福摄影、老人摄影等种类,也在吕梁大地上兴盛起来。

艺术摄影现场

11月14日一早,离石龙凤小学五年级的王毅江小朋友就随着爸爸妈妈出门了。今天是他拍摄艺术照的日子。

“下个月毅江过十二岁生日,特意选了今天拍照,给他做留念。”王毅江妈妈介绍。

王毅江家联系的是市区一家较为知名的儿童摄影机构,他们专门派出一位摄影师、一位助理员拍摄。

摄影师姓刘,不过二十五六岁,但从业已经五年。女助理小段,天真活泼,她笑称“和小孩能玩得起来”。

外景选择在城南工业主题公园的小足球场,助理小段专门帮王毅江穿戴了一套新球衣。

小刘师傅指挥王毅江做动作。颠球、带球、踢球,小刘绕着圈,从各个角度抓取镜头。

正面拍、仰拍、侧拍、抓拍,小刘使尽浑身解数。王毅江最后来了个倒挂金钩结束动作,小刘师傅干脆倒卧在地上,才完整地摄取到了这幕场景。

“客户最后选十几幅,我们就得摄三十几幅。回去还要依托电子技术,做出后期处理。”小刘师傅说。

王毅江的爸爸坦言:“艺术摄影比单纯的照相效果好。给孩子摄影,不仅是为过生日,更重要是留下成长的记录,这样会更有意义。”

让影像留住生活

外景摄影结束,记者也随摄影师回到影楼。

这是一家较为知名的摄影机构,高大的拍摄间、典雅的接待厅都显示出与众不同的一面。

据刘师傅介绍,市区的专业影楼,往往建在繁华地段,场地规模一般也较大。有的还以主题来进行分区,很是别致。

在拍摄场景上,艺术摄影拍摄方式往往为内外景结合,绝大多数为外景,采用的是一对一的拍摄服务。

“我们要努力与客人做好各种沟通,并定制出符合需要的拍摄风格及路线。”刘师傅笑着说,“这也是服务的重要一环,我们得努力满足客户的需求标准。”

而据助理员小段介绍,时下市区摄影市场渐趋火爆,尤其是节假日旺季,前来影楼预订的人络绎不绝。“平均每月客流量都在五六十家。”

即使那小小的照相机,也千万别小看。进口机器居多,价格一般都在2万—3万元。

与机器相比,摄影技术就更难得了。以小刘师傅而言,18岁就前往省城太原的摄影艺术学校学习,一年之后毕业,又在太原大机构里当过学徒,摸爬滚打几年后,才正式独立摄影的。

“彩绘生活,服务生活,艺术摄影这个行当,很苦很累但也很充实,每当听到人们看到自己精彩影像时的赞叹,我们就由衷地感到自豪!”小刘师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