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政教专刊

离石区人社局“12333”行动促进就业扶贫工作持续向好

本报讯 (记者 冯海砚 通讯员 李海峰) 今年以来,离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充分发挥就业扶贫在精准扶贫中的重要作用,坚持“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理念,紧紧围绕“12333”(即:一条主线,两个平台,三位一体、三类培训、三项服务)行动,开辟贫困群众增收脱贫新路径,促进就业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一是就业扶贫紧紧围绕“一条主线”。在有效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该局紧紧围绕“稳定就业局面,扩大就业渠道”工作主线,以完善就业优先政策体系,稳定就业总量,改善就业结构,提升就业质量为目标,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保持就业大局稳定向好。

二是就业扶贫切实依托“两个平台”。依托实名制登记平台,做到扶贫数据“三个清”。今年以来,该局将落实全区贫困家庭劳动力实名制动态管理作为工作重点,依托实名制登记平台,准确掌握扶贫对象的基本情况,对基础数据进行动态管理,摸清建档立卡有劳动能力人员,摸清有职业技能培训意愿人员,摸清有创业意愿、转移就业意愿人员。同时,对每天办理的求职、就业、失业等相关业务信息进行实时上传更新,做好核实数据、动态管理等工作;依托网络招聘平台,做到招聘信息“三加强”。全面推进“互联网+就业”发展战略要求,推动人力资源服务和互联网的深度融合,该局积极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建立网络招聘平台,加强就业政策宣传,不定期发布人社政策,针对群众理解政策不到位的问题,提供咨询服务,不断提高宣传的有效性和影响力,在“掌中离石”APP中开通“离石就业”服务模块,开设就业政策、吕梁山护工、网上求职等服务窗口,进一步提升了就业服务水平。加强企业信息审查,严格实行准入制度,对平台内用工单位的经营状况、信用状况等指标进行核查,以确保每条招聘信息真实有效;加强招聘信息及时更新,平台每月举办不同主题的网络招聘活动,针对贫困劳动力特点,向辖区内优秀中小企业征集相适应的岗位并及时发布更新,以确保贫困群众掌握第一手就业信息。

三是就业扶贫坚持“三位一体”。该局坚持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劳动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进城就业,促进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就地就近就业。

四是就业扶贫大力推进“三类培训”。通过科学制定培训专业、开展“校企合作”、强化扶贫车间优势、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培训,集中精力开展全民技能特色培训。截至目前,共组织开展全民技能培训112期,开设12个专业类别,共计培训人员5033人。同时,加大“吕梁山护工”品牌建设。2019年,“吕梁山护工”开展培训7期,共612人参与培训,推荐就业347人,就业率达56.7%。就业人员主要从事医疗陪护、养老陪护、月嫂育儿嫂、保洁、电商等服务工作。其中:先后有184人次外出北京、太原、青岛、包头等地务工,人均月收入达5500元,从而带动更多的贫困家庭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摆脱贫困,踏上了脱贫致富的新征程。该局积极推动创业就业服务工作,针对城乡失业人员、返乡创业人员,推行“创业——培训——就业——服务”一条龙自主就业模式,将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和跟踪服务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开展以创业能力、市场评估、资产评估及人员组织为主要内容的创业技能培训,指导有创业愿望人员科学合理地选择创业项目,帮助其及时调整经营思路,改善管理措施,提升市场竞争力。目前已培训87人。

五是就业扶贫坚决履行“三项服务”。即,送人社政策到企,持续推进援企稳岗“护航行动”、技能提升“展翅行动”。该局组织就业中心、失业保险、企业保险、工伤保险、劳动人事仲裁院等负责人深入山西大土河焦化有限责任公司、兴隆重工高分子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入企调研活动,并向一线工人发放政策宣传手册。深入企业精准服务,实现“优化经办、服务高效、利企便民”,全力为企业减少失业、稳定就业、高效发展保驾护航。现场发放各类政策宣传资料6000余份,解读政策110人次。送就业岗位到户,在全区优秀用人单位(企业)当中征集了近1000个劳动岗位,汇编成册,送到了老百姓家中,发放到当地群众手中;开展消除农村“零就业家庭”行动计划,通过多种渠道帮助农村“零就业家庭”成员尽快就业,实现农村“零就业家庭”中有法定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并有就业意愿的人员充分就业,让广大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为全区脱贫巩固提升工作做出积极的贡献。送技能培训到村,充分征求群众的培训意愿,该局安排9所定点培训学校将中式烹调、美容美发、手工技能、保健按摩、电子商务等11个专业,送到家门口,让群众在家门口就地就近参加培训。目前,已深入12个乡镇(街道)30余个乡村,共开设培训40班次,结业165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