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雒晓利
小学时背诵过不少课文,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年级第一册上的“奔向2000年”。也许正是经过很认真的思考,所以“奔向2000年”在我的脑海里印刻了下来,以至于“奔向2000年”20年后的2020年,我正式地把它作为一个话题,写一篇短文以兹纪念。
课文全文是这样的:“八,年月日,时分秒,我们和时间赛跑,奔向2000年”。“八”是第八课,“年月日,时分秒”是生字,“我们和时间赛跑,奔向2000年”算是一句话的正文。
“奔向2000年”,那有多远?那有多长?初学认单个数字的幼小的心灵里一片茫然,因为没有一个可以相互对比的事物,总觉得那是很长很长的时间历程,是遥不可及的时间目标。直到第二学期,学了双位数减法,才知道我认识“奔向2000年”时与2000相隔整整20年,以年龄比对,相当于我一个小娃娃和一个长的又高又大的成年人的差距,在天真幼稚的想象空间里那是长的大的不得了的,至于如何“奔向2000年”更是没有头绪、无从下手,想也没法想,也没有能力继续想下去了。
曾经的我为“奔向2000年”困扰惊讶,甚至疑惑不解,直到仓促间奔向到站之时、奔出远行之后,不禁百感交集、感慨万千。时间如白驹过隙,一个个20年都是弹指一挥间,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老大不小了。
我常常是这样:半夜醒来之时,容易天花乱坠地想象,想来想去绝大多数消失的无影无踪;在一次漫长的旅途前期,计划考察自然风物,体验风俗人情,做笔记打卡,一旦走在路上,旅途的劳顿、时间的急促相加,便以走路为目的,最初的设想忘得干干净净。“奔向2000年”的仓促之状与此类似。时光匆匆而逝,这是肯定的;我的碌碌无为,还是在延续着。
“奔向2000年”花费了20年。这20年以上学读书为主,主要包括读书考学就业、结婚生子立家两档子事。有不挂世事的开心,有学识进步的欣喜,有亲情激励的奋进,有朋友携手的豪情,有就业上班的踏实,当然也有升不了学、交不了账的尴尬,有复读路上的艰难挣扎之后雨过天晴的欣慰。2000年值得一提,为了追求理想的职业,我毅然放弃了纪检部门工作,来到需要四处觅食的新闻单位。踏上两地分居之路时,孩子才八个月,一至交好友大力支持我实现理想,资助现金2000元,用摩托车载着我和一卷铺盖行李到了车站,在名叫“盘龙饭店”的地方举酒饯别。
“奔向2000年”之后又进了第20个年头。做过什么,难以细细计数掂量,但大数岂能无底。安居很重要,起初因为经济拮据,一再犹豫推搡中多次错失良机,以致后来房价暴涨,无论如何房子终究得有,2005年腊月之时,依靠亲朋好友支持得以如愿。乐业同样重要,我追求工作名正言顺但一路并不顺利,报社坚持八年工作关系没有着落,进入环保局后因对业务始终疏离以借调方式跑路,借调四年遭遇清退,后又一年半漂泊,直到2017年5月才稳妥下来。这中间,有一件事值得一说,爱人从临县调到离石,不再经受两地奔波之苦,是一位挚诚厚道亦师亦友的新闻中人帮我办的。当然,还有孩子们的从幼儿园到上大学,一路上也没少操过心。这一段时间历程中,最让我欣慰的是,尽管饱经辗转、曲折不断,但我最终没有放弃自己的人生理想,信念平静而弥足强大,志趣平凡而不离不弃。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这样说。从由远而近“奔向2000年”,又走向越来越远,我别无他求,只愿岁月静好、心胸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