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这个春天,要干的事情很多。疫情防控不能放松,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宣讲同样不能耽搁。眼下,地处闻名三晋的国家4A级旅游名胜风景区北武当山脚下的方山县北武当镇下昔村村民春耕正忙,驻村第一书记马永斌带头宣讲中央一号文件,跑田头,进农家,入棚圈,为农民讲政策、鼓干劲、提信心,把党的好政策宣传到千家万户,把群众的干劲凝聚到谋发展、稳脱贫、奔小康上来。
农家院里小聚会
4月2日,笔者走进下昔二村连家坡郝平珍家,十多个村民围坐在这里拉家常。村干部郝军军说,他们是来听马书记宣讲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要求,要扎实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支持农民群众开展村庄清洁和绿化行动,推进美丽家园建设。”
在郝平珍的庭院里,马永斌用当地方言话解读着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他讲得通俗生动,乡亲们听得明白透彻。
在讲到人居环境问题时,马永斌呼吁大家要发挥好主人翁作用,积极参与到村里环境整治工作中来,齐心协力把村里清扫干净,把家里收拾亮堂,还要革陋习、树新风,打造庭院干净、个人卫生美丽乡村新面貌。
听了对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宣讲后,大伙对勤劳致富的信心更足了,劲头也更大了。郝平珍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在脱贫政策扶持下建棚圈养牛,在牛棚里干出了一条增收致富路。从刚开始9头牛发展到肉牛67头,去年出售19头,收入23万元,已经收回了全部成本,目前牛场还有肉牛48头,如果这些牛全卖出去,48万元都不止。
郝平珍说:“刚才听了马书记讲的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感觉党中央又围绕脱贫攻坚出台了好多惠民强农政策,看来今年我们老百姓更有盼头了,今年继续把牛养好,多出栏,多收入,早致富,早日走上小康路。”
养殖棚里话家常
几天来,马永斌闲不住,经常见他手里拿着一份中央一号文件,腋下夹着一本笔记本,跑田间、进棚圈、坐炕头,向村民宣讲,了解群众的期盼。
“那5头小牛犊出生了吗?”
“马书记,已经出生了。”
“听说你卖了4头牛,价格怎样啊?”
“好着呢,收入4万元。”
“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那就继续鼓足干劲好好养啊。我今天来,一方面是看看你家的肉牛养殖情况 ,另一方面是宣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走进下昔村村民成继平的畜棚,看着33头膘肥体壮的肉牛,马永斌打开了话匣子,和成继平拉起了家常,并结合养殖产业,为他讲解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里提到的相关脱贫攻坚政策,希望他通过发展养殖业,走出一条稳定脱贫路和幸福小康路。
成继平说:“这几年党对我们贫困群众太好了,我家的新房子盖好了,牛圈建起来了,腰包也一年年鼓起来了。如果没有这么好的政策,我们的穷日子不知道还要熬多久。”
走出成继平的棚圈,马永斌又向下一家走去……
马永斌说,虽然全省的疫情风险等级降低,但疫情传播的风险并未完全消除,不敢有半点侥幸心理,所以改变了往年的全村集中宣讲方式,通过跑田间、进农户、入棚圈等方式为群众送政策,鼓干劲,提信心。
田间地头描美景
“乡亲们,趁劳动休息的间隙,我给大家讲一下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的惠农富政策。”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重点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着力发展富民乡村产业,我们一定要做大做强乡村产业,带动更多的村民走上脱贫致富小康路。”
4月3日,在下昔三村南坡村地头,趁着大伙休息,马永斌为乡亲们宣讲起了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南坡村民任俊平听得很认真,眼神里流露出对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坚定目光。他告诉笔者,南坡沟口是他的肉牛养殖场。高中毕业后,任俊平在外打工十多年,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回到村里,购买了50多头肉牛,种植了15亩玉米作为饲料,养殖种植风生水起,家庭农场和家里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今天听了宣讲后脱贫致富的信心更足了。
宣讲结束后,大伙又在地里忙了起来,乡亲们盼望今年再有一个好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