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牧
荆轲“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这个知己是谁?田光!只有田光!
那高渐离、狗屠呢?他们是朋友,是荆轲要命的朋友。
那太子丹呢?太子丹只是买主,不惜一切代价买秦王的命,买燕国的安危复兴。
田光难道不是荆轲的朋友吗?不是。田光于荆轲来说,只是知己,或者也可以说是伯乐。但他不是荆轲的朋友。
荆轲是什么样的人?荆轲有次去榆次找当时天下第一剑客盖聂讲武,盖聂怒目而视,荆轲就默默离开,不仅离开盖聂处,而且立刻离开榆次了。另一次在邯郸,荆轲与另一位剑客鲁勾践下棋,其间略有争执,鲁勾践嘴里不干不净,荆轲不仅没有回嘴,而且立马就躲开,离得远远的。
荆轲性喜读书击剑,虽然功夫可能差点,但也绝非浪得虚名之辈,否则怎么会去找盖聂论剑,又会与鲁勾践下棋,这两位可都是当世数一数二的剑术高手。那么他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表现的这么懦弱胆小呢?若他真懦弱胆小,又这么敢提一匕首而入虎狼之地,向天下第一君主挥匕直刺!作为对比,十二三岁就闹市杀人的秦舞阳,在秦廷上走了十几步就已经面如土色,战战兢兢。这么危急的时候,荆轲都能笑着掩饰过去。
可见荆轲不仅不懦弱,而且神勇、无畏,胸中自有冲天志向,这条性命,绝对要成就一番大事,岂能为一些蝇头小事而轻易涉险!大家想想,十几年后,韩信也是这样想着,安然下跪,从一个无赖的裆下爬了过去,在周围看热闹的人的耻笑声中,面色如常,心无波澜。此正是荆轲之避盖聂和鲁勾践意也。
荆轲如此胸怀大志的人,本意是要文安邦、武定国,做一番管仲、乐毅的功业的。这样一个人,他想都没有想过有朝一日,居然要提个匕首,去做刺客。所以若是太子丹请他去刺秦,肯定一口就回绝了,而后扬长而去,绝对不会有任何心理压力的。那为什么荆轲会答应去执行这项几乎是自杀式的任务呢?
这是因为,田光要他去做!
田光是燕国人,在自己的国家眼见就要灭亡的时候,本来就应该竭尽所能。何况太子丹亲自上门,请他出手。田光已经70多岁了,自己无力去做,但他知道谁能做。于是就推荐荆轲。田光知道荆轲志气所在,有能力刺秦,但绝不屑于去做。可要做此事,又非他不可。这基本是个死胡同,但田光是荆轲知己啊,他有办法。
他把荆轲请来,说太子丹想救国,想请你去帮忙,而这事又非你不可,希望你答应。他也不说具体什么事情,然后托词说因为太子丹有过不要泄露的嘱咐而觉得受到侮辱,然后就自杀了。
他的自杀,一方面是因为逼着荆轲去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觉得对不起荆轲;另一个方面是虽然对不起你,但也要完成太子丹的托付,用自杀来激励荆轲。同时也是道歉,我虽然不该这样,但是,这个事情非你不可,违背你的本意,对不起,我去死。
田光来了这么一手,荆轲虽然疑惑,但已经答应田光,即便是刀山火海也要去走一遭。去见太子丹的时候,荆轲装着一肚子如何练兵、如何御敌、如何富国的策略等太子丹问呢,保不定还幻想着燕昭王黄金台拜将、千金买马骨重演呢。不料太子丹一开口,竟然请他刺杀秦王。
荆轲听了,半天没有说话。估计他当时在心里翻来覆去地开骂:糟糕!掉坑里了。然而正如田光对他的了解,荆轲虽百般不愿,但许诺田光在前,田光自杀在后,无论如何,都不能拂袖而去。于是便应允了。这个应允完全是因为田光。至于后来太子丹对荆轲的万般尊崇,无非是出价而已。太子丹明白,荆轲自然也很明白,俩人都毫不在意。
假设荆轲不刺秦,或者会在几十年后乱世中,建功立业,也未可知。然而,辉煌事功,有无数英雄豪杰尽可去做。易水悲歌,提一匕首刺秦王,唯有荆卿!
荆轲是不幸的,遇到了田光。违背自己心意,去做了自己从来没有想去做的事。
荆轲是幸运的,遇到了田光。人生便如流星,在浩渺的星空,划出一道炫目的光,璀璨了几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