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明亮
良子高中毕业后,就回到离县城很远的小山村放了羊。他偶尔也到县城办事,难免要和二三同学相遇,自然寒暄几句,互留手机号码,再拉一些客气的话就匆匆告别了。
二十年后,正流行各种聚会,班上几个热心人也提议搞一次高中师生联谊会。大家一致响应,于是分头整理通讯录,建立微信群等。
离聚会的日子近了,班长和团支书分别通知聚会事宜,竟发现有一个号码是空号,是良子的。班长和团支书到母校查询了良子的家庭住址,就抱着试一试的想法驱车向良子的山村奔去。
山势回环曲折,山路坑坑洼洼,看着近了,走着甚远,临近村时,还不得不驻车步行。经多方打听,才找到良子的住处——三孔土窑洞的院子,中间住着爹娘,两边住着良子和哥嫂。
班长和团支书经良子爱人指引,在村后山梁上才找到了放羊的良子。老同学相见,各发一声喊,都没忍住,相拥在一起,热泪滚滚。
二十年里,大家都忙于生计,岁月的刀无情地在脸上刻下了不少皱纹,但昔日相处的情意却毫不褪色。班长和团支书看到良子的光景,早已是满满的辛酸和愧意。
“良子,你狗日的咋给同学们留个空号?”
良子一脸歉意,好一会儿才吐出几个字:“对不起,我不该骗大家呢!”
班长还想说什么,团支书让他快看羊。原来良子的每头羊脖子上都挂个牌子。再看每个牌子上的字,竟让他们都笑了。原来每只羊牌子上的字都是班里每个同学的名字。头羊牌子上自然是班长的名字。团支书在头羊旁边也找到了自己的名字。还有其他男女同学的,有的连他们都记不清呢!
“良子,你真逗,竟把每个同学当羊放了,你有多少只羊?”
“四十五只,正好咱班的人数,我怕有一天见了同学们叫不上名字丢人,闹着玩的。一个人在山上闷了,就和羊说说话,就像又回到了上学时代,也挺有意思的……”
班长和团支书唏嘘过后说明来意,并再三嘱咐良子,聚会一定要来,什么也不用准备。良子满口应承。他们要走,良子再三挽留不住,只好目送他们远去。
聚会是在县宾馆进行的。同学相见,很快就打成一片,好像从来就不曾分别。只有良子能叫出每个同学的名字,这也许都源于他羊养的创意。坐在下面聆听几位老师的发言,良子感觉又回到了难忘的上学时代,回到了苦涩又甜蜜的青葱岁月。忘不了同学们一次次偷偷塞进他书包里的饭票和馒头,忘不了老师们一行行用红笔在作业本上留下的鼓励和期待。能上完三年高中,他已很知足了。
聚会结束,大家的通讯录里有了良子的新手机号码。那是组委会悄悄给良子买的手机办的新号。大家又帮助良子注册了微信号,把他拉进微信群。班长在群里说:良子,你把我们养肥了,以后就在网上卖,卖不了就还给我们,大家给你发红包,怎么样?早已泪流满面的良子抖抖索索在群里发了五个字:好,谢谢大家!同学们经班长解释才恍然大悟,纷纷表示要预订良子的羊肉。
聚会的一张留念照上,似刚理过发的良子被大家簇拥在中间,笑得最为灿烂。那时,他们正在齐唱那首经久不衰的歌——《永远是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