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文艺副刊

端午二章

□ 郭华悦

四色端午

时至端午,老家的油菜花,方如火如荼。

那一把把油菜花,像一束束火把,斜插在家乡的田野上。老家的油菜花,开得晚,片片金黄如火星一般,在风中开始飞舞。乍一看,令人心醉。

这片黄灿灿的色彩,带着古老的味道,温婉娴雅,平静安宁。油菜花这种亲民的植物,也有着亲近土地的特质,带着当地的特征。有时,大风挟持着铺天盖地的黄,带着狂野的气息;无风的时候,则似乎沾染了这片古老土地的雅韵,如温婉碧玉,宠辱不惊。

与金灿灿的黄相伴的,是明亮亮的蓝。

这蓝,是老家的水。江河滚滚,载着古老时光里的土地和人们,飘荡至今。水声潺潺,水色是明亮的,仿佛被天空渲染而成的蓝。抬头看天,是蓝色的;低头望水,也是蓝色的。而这一高一低的蓝,中间却夹着金黄。

于是,人立船头,抬头低头,似乎都是看不到边际的天。不禁羡慕起那些荡舟而行的船家,穿梭在脚下的另一片蓝天中,谈笑自如。在他们的眼里,世界便是眼前所见的这一切。那些庸人自扰的烦恼,早已被抛至九霄云外。

端午时分,归家的游子,总喜欢在蓝蓝的江边,将快捷的交通工具抛至一边,乘上慢悠悠的船只,顺江而下。一路上,尽览风情。这风情,看在眼里,烙在心上,成了挥之不去的乡愁。

黄与蓝,是明亮的;而下了船,眼前的白与青,则是淡然的。

白色,是那连连绵绵的墙;青色,是点缀在墙头上的青瓦。白墙青瓦的院落,坐落于黄花蓝水之畔。穿过蓝蓝的水,公式过黄黄的花,在风的一路带领下,来到了白白的墙边。那扇古老的大门,仿佛就是一幅画的入口。穿过其中,也就进入了画中的世界。

一明一淡,更显出了层次与不凡。

无数个夜晚,这四种颜色所构成的乡间端午,不断出现在午夜梦回中。四种色彩,所凝成的端午时节,带着儿时的记忆,款款而来。醒来后,心中满是乡愁,阵阵惆怅。

粽里人情味

我最怀念的,是提着粽子,四处串门的那些年。

那都是多少年前的事了?如今想起来,很多细节都已模糊。记忆中,唯有那一串串粽子,还有笑靥如花的脸庞,不断在脑海里闪现。那笑容里,没有客套和虚伪,有的只是浓浓的人情味儿。

可如今的人,若是端午串门,恐怕羞于只提一把粽子了。粽子之外,总还得有点什么?或是红包,或是礼券,林林总总。否则,别说自己不好意思,恐怕对方的脸色,也会阴晴不定。

越是这样,越是怀念粽子里的人情味儿。一串粽子,能连接两颗心,那便是最温馨的事儿。人到了一定的年纪,心间的澄明,往往与物质无关。此时此刻,内心的宁静往往来自于一颗颗惺惺相惜的心。而那些觥筹交错、礼来礼往的端午节,总让人在喧嚣之余,觉得少了点什么?

有一回,端午访友。人刚到,对方早早就等在了门口。外头艳阳高照,对面的脸同样热情高涨。手头的一串粽子,看在对方眼里,顿时两眼放光,说总算把粽子给等来了!闻言,我笑着反问,人是主,粽是礼,怎么反倒敬礼不敬人!对方却说,人如粽,敬粽即是敬人。

心有灵犀,于是相视而笑。

在我看来,粽子是端午节里最温暖的礼物。对沉迷于世俗与应酬的人来说,只是粽子,未免太寒酸,拿不出手。可在两个相知相交的人来说,一个粽子就是心里的一把火。这把火,带来了盎然生机,让整颗心都活了起来。

能欣赏这些的人,必是懂你的人。细细风,斜斜柳,两人相对剥粽,闲话家常,粽无铜臭,却有馨香。喧嚣红尘中,大多是来来去去的过客,不会有什么人为你停留。一串粽子,其实就是一束邀请函,邀你走进一个内心的缤纷世界。而这个世界的风景,唯有那些惺惺相惜的知己们,才能领略与欣赏。

这样美丽的时光,怎能拒绝!心随粽香,把情义撒播在心里的每个角落。寄情于粽香,如乘上一缕春风,畅游天地间,这样的时光,乐哉!悠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