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德辉 刘珍珍
今年,柳林县按照县委“党建统领、五转一新”工作思路,在抗疫期间通过站好疫情防控“前哨岗”、当好复工复产“店小二”、开好不误农时“播种机”、筑好微企增收“铜墙壁”,为企业开通“绿色通道”,打造经济增长“强大引擎”,按下了疫情防控和生产发展的“双驱动键”,努力作答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考卷”,开创了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的“两手联抓”新局面。
站好疫情防控“前哨岗”,确保防控工作扎实有效。按照省、市复工复产要求,柳林县第一时间成立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工作专班以及医疗卫生志愿服务队,重点从程序报备、物资准备、预案制定、方案落实等方面深入企业及时指导,引导复工复产企业牢固树立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实施对企业员工分区统计、分类施策,严格执行“隔离观察”“日报告”制度。对企业从业人员返岗情况进行严密监控,精准掌握所有在岗职工返岗前健康状况及14日内活动轨迹。对本县返岗职工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提前摸底排查、筛选登记,有可疑情况者一律暂缓返岗,对县籍外职工由企业制定返岗计划,直接向县监管部门报备,签订《疫情防控保证书》。目前,全县各重点行业企业共有在岗人员20264人,春节期间未离岗7208人,返岗人数13056人,其中柳林籍11475人,本市外县籍1075人,外省外市籍506人,全面落实分区作业、错峰上岗、灵活排班、分散就餐等基本制度,有效减少人员聚集。同时,县工作专班坚持定期察与随机访相结合,以“强调重点、点名问题、督办落实”的闭环链条,提高监督质效,确保牢牢守住疫情防控“第一关”。
当好复工复产“店小二”,确保生产工作有序恢复。为确保企业在疫情防控达标前提下正常生产,建立“一插到底、顶格协调、上下联动、高效运转”的运行机制,要求各企业合理安排生产能力,特别是要求煤炭企业根据产能,在确保安全生产条件下,尽快释放产能,通过“一对一”精准服务,土地、审批、环保、发改等部门主动与落地项目对接,积极协调解决前期遗留问题和突出矛盾,开通复工复产“绿色通道”,通过简化流程、容缺受理、提高效率,切实做到服务上门、精准对接、排忧解难。为确保重点工程项目顺利进行,全县大幅压缩审批手续办理时间,进一步减事项、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先后举办了沿黄公路项目和明清街街区改造重点项目开工启动会,开启“集中复工”模式,踏上“项目为王”节拍。全县一季度开复工项目24个,其中新建项目2个,续建项目22个,总投资133亿元,年内计划投资26亿元。孟门采煤沉陷区治理项目、110工法采煤技术推广项目、沿黄旅游公路项目3月份已正式开复工;307国道改线项目、明清街保护更新、固废基新材料、蓝焰石西煤层气开采项目、康达煤层气(瓦斯)综合治理项目、山西焦煤汾西荣兴铁路专用线项目、柳林大剧院、房地产等全县在建项目、新建项目都已陆续复工,部分房地产建筑行业正在有序铺开、按时推进,所有涉煤及非煤矿山企业步入正常运行轨道。
开好不误农时“播种机”,确保供销渠道畅通无阻。柳林县合理调整工作时序,坚持早协调、早调度,不失时机启动春季农业生产工作。在下达复工复产通知后,各乡镇、涉农部门、涉农专业合作社立即采取分时下田、分散劳动的方式,耕地育苗、果园管理、红枣管护、秸秆还田、农资保障等一系列春耕备耕工作,加足马力、有序推进。为保证农业生产不误农时,土农专家刘笑带领的草帽大学团队在薛村镇、石西乡、高家沟乡等地积极推广地膜覆盖技术,指导农事作业。以三交镇、高家沟乡产枣乡镇为例,枣农纷纷对红枣树春管工作压茬推进。在疫情防控期间,面对全县45户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均存在滞销问题,迅速行动,依托沟门前碗团、达滋红枣、天王农产品、农业振兴公司等龙头企业,通过“内部消化+网上推介”、农超对接、直播带货等多种方式,动员柳林籍在外人士和太原、深圳、北京商会等社会各界力量大力促销,努力化解农产品滞销压力。截至目前,累计销售红枣、小杂粮、碗团等农产品1126吨,销售产值达1239万元。同时,不断深化与山西农大、山西中医药大学合作,着力开发红枣粉、红枣咖啡、保健杂粮饼等功能性食品,提高附加值。通过与银行对接,有效降低农业企业、合作社贷款利率,实现了共克时艰、共渡难关。
筑好微企增收“铜墙壁”,确保生活物资供应正常。目前中小微企业新增贷款利率,同比下降不低于10%,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娱乐和旅游等行业的中小微企业新增贷款利率,同比下降幅度不低于20%;对小微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减按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对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100万元但不超过300万元的部分,减按50%计入应纳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针对全县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除了保障生活物资供应不断、价格不涨外,还按照行业、规模、经营形式实施差异化的复工复产策略,采取申报制和承诺制,在门店显著位置张贴“不戴口罩请勿入内”等防控标识,落实严格消杀、口罩佩戴、体温监测、信息登记等各个环节。同时,实行常态提醒,防侥幸、防松懈、防厌战,鼓励无接触服务,提倡非现金结算,确保辖区内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安全有序运营,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真正把时间抢回来、把损失补回来。目前,全县餐饮行业、大型商场、经营门店等服务业已全面复工复产,确保了人民群众的“米袋子”“菜篮子”“油瓶子”供应正常,有力促进了全县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