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爱国卫生月季活动以来,前东旺坪村‘两委’干部主动向村民们宣讲垃圾分类的优点和必要性,积极鼓励大家进行垃圾分类。每天清早八点,村内就有清运人员挨家挨户进行垃圾收集,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如今,村民们已经自觉地进行垃圾分类投放与处置,养成了环保意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7月17日,说起爱国卫生行动的农户垃圾分类运营模式给村里带来的变化,方山县圪洞镇前东旺坪村村委会主任陈卓东显得有些激动。
当天,雨后的北川大地空气清新,走进绿树成荫的前东旺坪村,一幅干净整洁的美丽新农村画卷映入眼帘。
在爱国卫生行动中,方山县为彻底改善乡村环境,革除陈规陋习,倡导和践行健康文明、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采取农户分类、公司收集的“2+4”垃圾分类运营模式,建立了户分类、公司收集转运的试点先行运作方式,为试点村发放分类垃圾桶,配备分类电动收集车,由专职人员定时分类收集,并运送到村内的垃圾分拣亭内,再由专用车辆分类运输,实现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作为试点村之一的前东旺坪村,家家户户都发放了两个垃圾桶,一个用来丢放厨余垃圾,一个丢放生活垃圾。在村里主干道口、广场等地修建了垃圾分类亭,亭内摆放有黑、红、蓝、绿4种颜色的垃圾桶,分别标注“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厨余垃圾”,并在醒目位置对应标注各类垃圾的详细说明。村民薛小维告诉笔者:“在没有进行垃圾分类时,大家倒垃圾都在村口的垃圾池,每次经过都能闻到一股味道。尤其是到了夏天,变质的剩饭、西瓜皮等垃圾更是蚊蝇滋生。”
垃圾分类治理,有效引导群众自觉践行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更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方山县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副局长胡荣珍告诉笔者,如今,全县已经在4个乡镇8个村开展试点工作,由政府购买服务委托企业运营,试点村共设置垃圾分类亭42个,垃圾桶264个、入户小垃圾桶4700个,电动垃圾收集车24辆,大型垃圾转运车3辆,招聘清扫保洁转运人员50名。采取农户、公司“2+4”分类法,建立了户分类、公司收集转运的运作模式,实现了农户房前屋后、村内道路及公共区域清扫保洁全覆盖,生活垃圾实现日产日清、分类处置,有效改善了试点村人居环境。
农户垃圾分类仅仅是方山县爱国卫生运动的一个缩影。目前,全县各部门、各乡镇掀起了爱国卫生运动热潮,打造清洁靓丽美好家园。大武镇整治行动以打造宜居大武为主,共出动城管执法人员36人,车辆7部,三轮车2辆,工具车一辆,对辖区内门前“三乱”进行了综合治理。积翠乡环境整治以“七道六乱”为主,创建美丽家园,对南虎滩太佳高速出口处的3处200余平方米违建房屋进行了拆除。峪口镇坚持把责任扛起来,整治抓起来,取缔南村、安上村4处养殖场畜禽粪便乱倒点,因地制宜,植绿美化土坡300多米,清理路边杂草、垃圾1公里,铺设3米宽人行道,增植美化树50余株,清理北川河生活垃圾200余吨,取缔非法采沙点4处。北武当镇在整治清理垃圾的基础上,开展了“村规民约,约出文明乡风”和“要生活小康更要卫生健康”活动,从思想深处教育引导群众爱护环境,共同建设美丽家园。
随着爱国卫生运动季的不断深入,全县整体面貌发生了变化,一批美丽乡村也随之映入了人们的眼帘,前来参观、游览美丽乡村的游客络绎不绝,大家都说:“生活变好了,环境变美了,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肖继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