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要闻·脱贫攻坚

“看见你们格外亲”

——方山县交通局扶贫工作队帮扶纪事

县交通局扶贫工作队为麻地会乡冯家庄村修桥筑路。 段晓琴 摄

满目苍翠生机勃发的临县佛堂峪村光伏扶贫项目。 记者 郭炳中 摄

□ 段晓琴 李福庆

近日,笔者徜徉在麻地会乡冯家庄村内,看见村民房前屋后环境井然,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在和村民交谈时,提起驻村扶贫工作队,个个有说不完的夸赞话。

“如今的冯家庄今非昔比,村里路新了,灯亮了,广场修起来了,桥建起来了,多亏驻村扶贫工作队。”村民贾候保竖起大拇指说。

慷慨解囊 遍撒爱心

冯家庄村地属麻地会乡,有158户401人,贫困户90户208人。2016年12月起,县交通局帮扶工作队进驻该村帮扶以来,他们走村串户,访贫问苦,与冯家庄的村民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心想到一起,办了许多令村民暖心得实惠的实事、好事。

8月15日,笔者走访该村,主任张海军介绍说,工作队员发现许多贫困户家中床(炕)上铺的破席烂毡,队员们合计,亲自解囊合资买了一大卷美观实用的印花漆布60块,逐户按照村民炕的尺寸剪下,并亲自给他们铺上。

87岁的独居老人孙满洞,冬天家中烧火过度,不小心烧烂了被褥,工作队员知道后,第一书记刘领军给他抱来一床新被褥,老人感动的热泪盈眶,连声说:“共产党派来的干部就是好!”

王保全患有年老和弱智失能,生活十分困难,队员马柳平和李珍平了解情况后,自掏腰包凑起钱买了棉衣、棉裤等御寒衣物给村民登门送去,这些村民对工作队员们非常感激。

村民吕根保插话说:“八年前因车祸失去双腿不能劳动,妻子杨香平也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因而生活过得很艰难,工作队员每年腊月里给我们发白面、大米、食用油以及现金,将村里的墙壁和村民们的窑洞也粉刷一新。”

因为土豆种子原因致使产量不高,工作队及时与马坊镇温家庄村达成协议,调回优种供村民免费使用,等到了秋季归还同等重量的马铃薯即可。结果,当年村民们的马铃薯产量大增,下乡工作队员对村民的关心可谓事无巨细,无微不至。

扶志扶智 打树寻根

工作队深知,给钱给物虽能解决一些贫困户的燃眉之急,但终非长久之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他们请来县农业局和畜牧局的养殖专家和科技人员来村举办讲座,传授农牧、养殖知识,推广新技术,推举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刘小梅、杜林平、高秀莲和李海珍等年轻妇女到市里进行护理和家政培训,为她们外出打工挣钱打下了坚实基础。青年妇女刘小梅,用学到的技能在外搞家政服务,挣钱供女儿读书,丈夫在家务农同时照料因病失能的母亲,一家人过得其乐融融。

许多贫困户在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合力帮助下,通过养殖、种植和打工等途径,加大了脱贫步伐,人们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改变,工作队员李珍平与群众打成一片,利用工作之余教大家唱歌、跳舞,村里的文艺气氛也逐渐浓郁起来,每当傍晚,中老年妇女与城里人一样跳广场舞、扭秧歌。妇女李喜爱高兴地说:“跳广场舞确实好,自从跳上广场舞心情也好了,身体上的小病小痛不知不觉也没了。”

夯实基础 扮靓村容

三年来,县交通局扶贫工作队为冯家庄村铺设水泥路1.6公里,安装路灯24盏,投入资金110余万元更换了全村老化的自来水接头,维修了自来水检查井、医疗卫生室、党员活动室、文化活动室和下乡工作队办公室;新修涵洞式桥梁一座,村民们告别了“隔河千里远”的时代,大大方便了村民上地、进山。维修田间路一条、新建文化广场500平方米、修公厕一座,改变了过去“脏、乱、差”面貌;新修文化墙一面,将民风、民俗、道德准则、诚信礼仪、文明新风等传递给老百姓影响着市民的日常行为。

今年以来,由局长李玉春亲自担任扶贫工作队长,加大了扶贫力度。将原来杂乱邋遢、雨天泥泞的舞台院子清理硬化;红白理事会增设自来水、下水。村里基础设施建设齐全,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干部群众精神面貌抖擞焕发,正在向着城镇化和小康迈进。

有一首老歌唱的好“党的恩情说不尽,看见你们就觉得格外亲。”用来形容冯家庄村脱贫户对县交通局扶贫工作队的感激之情再恰当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