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石楼县生态脆弱与深度贫困相互交织、互为因果。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为全县破解生态建设和脱贫攻坚双重压力指明了前进方向。灵泉镇胡家峪村在脱贫攻坚战役中,秉承和践行“两山”理论,大力发展生态建设和扶贫产业,蹚出了一条走向小康生活的新路子。
初秋时节,万物并秀。沿着蜿蜒的柏油路一路向前,道路两侧绿树成荫,一排排路灯崭新靓丽。进入胡家峪村,一幅幅图文并茂的文化墙跃入眼帘,村容村貌和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变。走在胡家裕村的角角落落,红花绿草、绿树成荫,所到之处皆是靓丽的风景线。村民房前屋后种满绿植,街道路旁见缝插绿,满眼都是如诗如画般的美景。郁郁葱葱、精致优美、宜居宜业的良好生态环境成为胡家峪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福利。
近年来,村委持续加大绿化力度,对3.8公里村道进行了绿化,栽植了15种各类苗木4000株;荒山绿化项目方面,栽植油松、白皮松12850株,绿化125亩荒山;上山通道绿化1.5公里,栽植国槐、蜀桧等苗木2414株,村子的魅力和颜值得到不断提升,给村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产业兴,村民方能富。村两委凝心聚力、精准发力,把发展产业脱贫增收当作头等大事来抓。支部领办建成村级造林合作社,吸收贫困户21户,承接植树造林和核桃林提质增效项目,目前全村有核桃经济林1355亩,亩产500斤核桃,每亩年收入约2000元,近两年投资近50万元,完成了岔沟垣和南垣1100亩核桃林的栽植,并对原有核桃林进行了提质增效及改良嫁接,通过科学管护,村内近100户农户产业每亩可增加约800元。按照“支部+蔬菜水果大棚、水果采摘园建设”模式,流转20亩坪地,修建暖棚14个,其中1亩的大棚6个,栽植优良品种桃树2100株,葡萄900株;0.5亩的大棚8个,主要种植蔬菜、瓜果;配套提水灌溉工程,打井一口,安装滴管设施,修建涵洞一座,硬化大棚道路,另外修建挡土墙330米;流转土地80亩,栽植苹果树1620余株,梨树1700余株,林下栽植有机西红柿7万苗,有机辣椒2万苗。
正值瓜果飘香时,一排排整齐的西红柿,一串串红红的辣椒、紫色的葡萄,一颗颗红红的桃子、苹果、黄澄澄的梨,眼前满园、满棚的果实,着实让人感到脱贫攻坚所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成效。
“我们村虽然离城很近,但各方面条件很落后,也很原始。近几年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村里面进行了山坡绿化,到处都是绿油油的,一进村都是靓丽的风景线。以前山路不好走,人们拉个庄稼一下雨就泥的不行,近几年铺了山路后,就好走了,三轮车下雨都能走。修建了红白理事厅、日间照料中心。村里还发展了集体经济,村民们可以在里面打工,足不出户就可以赚钱”。贫困户郑四儿说。
在“两山”理论的指引下,胡家峪正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乘风破浪,坚定前行,力争成为人人安居乐业,家家幸福美满的“桃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