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的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现已颁布并于2021年1月1日起实施。《民法典》除了将既往的相关法律进行调整修订外,还将我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不同程度体现在法典中,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从政策层面上升到法律层面。
“以人为本”就是说人是当今社会的一切,是根本、是核心。我们需通过各种政策、体制、机制来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但法制中国更需要用法律来为人民保驾护航。《民法典》中多处体现我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一、在紧急情况下被监护人的生活处于无人照料时,有关单位或组织有义务为被监护人安排必要的临时生活照料措施。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尤其是生活在边远山区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见到或听到因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的发生,致使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处于无人监护状态,其生活和人身权利得不到保障,针对这种情况《民法典》第三十四条第四项明确规定“因发生突发事件等紧急情况,监护人暂时无法履行监护职责,被监护人的生活处于无人照料状态的,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应当为被监护人安排必要的临时生活照料措施”,这从法律层面上规定了责任主体及其义务的范围。
二、人格权的完善。
人格权是民事主体即人对其特定的人格权益享有的权利,关系到每个人的人格尊严,是民事主体最基本的权利。《民法典》中的人格权是在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的基础上,又结合新时期发生的社会现象,多角度编纂而成,内容更加丰富全面。个人信息具有人格权的特征,与肖像权等一样重要,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个人信息逐渐具备了财产权的属性,但是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公民个人信息泄露的情况也越来越多。为此,新颁布的《民法典》对个人信息的概念、处理、权限、保护措施等各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成为了保护个人信息的有力武器。
三、登记离婚三十日冷静期的人性化规定。
男女婚后因多种原因发生矛盾是必然的,但走向离婚却不是必然的。如果双方当事人选择诉讼离婚,那么是否离婚需要由主审法官或者合议庭成员根据双方感情是否已经破裂来进行裁判。如果双方当事人选择协议离婚,只要双方签订了书面离婚协议,民政部门就应登记离婚,但现实中有很多都是冲动离婚,根本达不到感情破裂的程度,而离婚不仅对双方家庭及孩子会有负面影响,给社会的稳定也带来了一些挑战。为此,《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七条规定“自婚姻登记机关受到离婚登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任何一方不愿意离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撤回离婚登记申请”,这条关于离婚冷静期的规定,是给夫妻双方更多的时间与空间思考与另一半的婚姻问题,以及对未来的期待与构想,从而遏制昨晚吵架、今早离婚、明天后悔的现象,在维护家庭和谐稳定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民法典》内容丰富,除了基于法律的基本规定外,涉及到“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条文内容诸多,因本人水平、时间有限,仅作以上几点阐述。 (作者单位:汾阳市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