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全国扶贫日专刊1

吕梁脱贫这几年

全市累计减贫21.7万户58.5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为0.18%,1439个贫困村全部退出,10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

省政协副主席、市委书记李正印在名特优功能食品展销会上和参展商亲切交流

市委副书记、市长王立伟在临县移民小区调研

方山县积翠乡刘家庄村光伏发电项目

作为全国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之一,近五年来,吕梁市委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经济和政治任务,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以初心使命为墨,以为民实干为笔,一笔一画努力书写出精准扶贫的“吕梁样本”。

这是一场目标明确、措施细化的行动。

过去的五年里,“打不赢脱贫攻坚战,就对不起这块红色土地”庄严承诺如期兑现:全市稳定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任务。教育、医疗、住房均得到保障,农村各项综合社保政策全面落实。今年6月底,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标准,吕梁历史性告别绝对贫困。

过去的五年里,“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落下 ”的政治担当得到完美诠释:我市群众收入大幅提高,贫困群众自主脱贫能力稳步提升。截至2019年底,全市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861元,比2015年底增长了43.7%,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群众依靠自己的双手摘掉穷帽的意识逐步增强,自强自立的良好氛围逐渐形成。

过去的五年里,“千万重担众人挑”的目标顺利完成,扶贫脱贫责任落到了每个干部肩上:中央、省、市、县共有1481个单位,2353支工作队、7246名工作队员、1769名第一书记、6.7万名机关干部深入贫困一线结对帮扶,锻造出了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脱贫攻坚干部队伍。

我们摘掉了贫困帽子。2014年底,全市13个县市区有贫困人口59万人,贫困发生率19.2%,超全国12个百分点、超全省5.6个百分点。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全市上下大力弘扬吕梁精神,凝聚攻坚合力,尽锐出战,连续五年五战五胜。到2019年底,全市累计减贫21.7万户58.5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为0.18%,1439个贫困村全部退出,10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实现了决战决胜;至2020年6月,全市剩余2513户5332名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标准。

我们培育了“三大品牌”。坚持把脱贫攻坚与生态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生态建设战场上同时打赢增绿与增收、生态与生计“两场攻坚战”,连续三年实施三个“100万亩”工程,建立了1301个扶贫造林专业合作社,吸纳社员34579人,其中贫困户社员占73%。通过退耕还林奖补、造林务工、管护就业等措施带动11.5贫困人口脱贫增收。2018年吕梁生态脱贫获得“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吕梁山护工培训打造出劳动力转移脱贫的吕梁品牌。择优确立了11个培训基地,建立覆盖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的就业服务网络,不断提升培训质量,全力打造“诚信、勤劳、专业”吕梁山护工劳务品牌。目前,累计培训31期56316人,其中贫困人口23519人;就业人数30287人,其中贫困人口11817人,就业辐射全国8省20多个城市;光伏扶贫走出靠资产收益脱贫的新路。在全国率先探索“村级电站联村建”的建设模式,到2020年,全市共建成462座总规模596MW的村级电站和集中式电站,覆盖1129个贫困村、300多个非贫困村的13万贫困人口,全市共结算光伏扶贫收益6.7亿元,开发农村公益岗位6.9万个。

我们夯实了增收基础。五年来,全市紧紧围绕贫困群众增收这个重点,抓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金融扶贫等重点工作,贫困地区农民收入稳步增加。产业扶贫方面,全市打造了“吕梁红枣”“吕梁山猪”“塬谷石楼”“壹品岚州”等一批区域公共品牌。目前全市已形成红枣163万亩、核桃300万亩、小杂粮200万亩、食用菌7000万棒、畜禽养殖1亿只、中药材33万亩的特色产业规模,带动近60万贫困群众实现增收;金融扶贫方面,积极与国家农发行合作,以政府建立风险补偿基金为支撑,以金融机构放大贷款规模为途径,以企业带动贫困农民增收为目标,探索形成了产业扶贫风险补偿贷款,惠及 6.3万贫困户,有效发挥了金融对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支持与推动作用;就业扶贫方面,借鉴“吕梁山护工”培训经验,各地因地制宜,发挥本地人力资源和优势技能,加大对贫困劳动力的培训力度和就业服务。打造出“吕梁工匠”“临县的哥”“岚县面塑”“石楼厨工”等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品牌,营造出“人人持证,技能社会”氛围;消费扶贫方面,持续推动贫困产品融入全国大市场,组织农业龙头企业、扶贫龙头企业参加全国各类展销会,通过订销、代销、直销等方式,全市累计销售额近5亿元。

我们做足了脱贫成色。五年来,全市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补短板,强弱项,极大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建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87个,791个贫困自然村、11.26万人全部搬迁安置到位。配套建设55个扶贫车间、34个产业园区,457个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已全部完工;及时落实社保、教育、医疗、户籍等政策,确保搬迁群众办事有地方、议事有组织、纠纷有人管、困难有人帮;实现所有建制村通硬化路,贫困自然村通动力电实现100%全覆盖,具备条件的行政村网络实现全覆盖,1439个贫困村卫生室建设全面达标,3112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完成投入使用;在全市推广建设“一码清”大数据管理平台,以“大数据+扶贫”模式,对扶贫对象、项目、资金、政策、措施全过程进行精细化“一码清”管理。

“贫穷远遁去,幸福走过来。”回望过去,吕梁脱贫成绩让人暖心、令人鼓舞。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面对未来,吕梁将持续巩固好脱贫成果,健全防贫返贫机制,构建稳定脱贫长效机制,落实“四个不摘”重大要求,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