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特 刊

郭勤书:要持续打响“吕字号”服务品牌

□ 本报记者 马温博

“我今年在太原看病的时候就找了一个护工陪侍,不仅做事利索,服务专业,还经常嘘寒问暖,照顾的体贴周到。一问原来是吕梁人,就是在咱吕梁的护理护工培训学校毕业后去了省城的,现在已经是医院的金牌护理员了。”原体改委主任郭勤书是观摩团里年龄最大的一位,已进耄耋之年的他在参观完临县白文职业技校的吕梁山护工培训后竖起了大拇指。

郭老点赞的“吕梁山护工”在经过多年专业的发展培育后,已成为一张吕梁劳务输出的“金字招牌”,深受国内用工市场的认可,成为了我市农村劳动力走出大山就业脱贫的有效途径。目前,全市累计培训近6万人,就业3万多人,人均月收入4000元以上,就业辐射8省20多个城市。

“像我这么大年纪的老人身边总得有个人陪着生活才方便,但现在的子女工作都很忙,要几头兼顾确实很难,并且这样的现象我身边还不少,怎么办?”郭老的疑惑在这里找到了答案。了解到培训学校针对“一老一小”庞大的市场需求,开设了专业的养老护理、母婴护理等培训课程,贫困户报名即可免费培训持证上岗,之前农村的“三转婆姨”们源源不断地融入了城市生活,增收致富的同时也实现了人生价值,“吕梁山护工”的品牌也越叫越响,他欣慰地告诉记者:“护工市场的需求一定会越来越多,前景一定会越来越好,吕梁山护工的路子也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郭老结合今年我市举办的首届职业技能大赛为“培养吕梁工匠、助力脱贫攻坚”提出了建议:要建立完善高技能人才选拔机制,为全市高质量转型发展、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为进一步打响“吕梁山工匠”“吕梁山技工”“吕梁山护工”等“吕字号”服务品牌提供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