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县域·离石

善思笃行 持恒养正

——记离石区东关小学校长闫晋韦

□ 张晋晋

杏坛风雨路,桃李芳菲香。从教26年,从一名语文教师班主任到教研组长、年级主任、教研室主任、副校长和校长,她步步沉稳步步佳。在龙凤小学和城内小学担任过副校长,龙凤小学担任过校长,多样的管理岗位历练,促进她全方位成长。边办学边思考、边学习边实践,她视校长为一份责任与担当,把她担任过校长的学校,都视为一篇“学术论文”,涉及优质学校如何转型升级、如何破解教师队伍发展“瓶颈”、课堂教学如何提质增效、如何构建学校文化等卷题。在打通“实践”与“理论”的任督二脉之后,她专研教育的本质,在校园里实践、研究、创新,朝着学术型校长向上生长。她曾先后荣获吕梁名师、省教学能手、省“巾帼建功标兵”和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省十三届人大代表。她就是离石区东关小学校长闫晋韦。

追求高位发展

离石区东关小学始建于1945年,现有教学班71个,学生3486人,教职员工208人。2015年8月她来到东关小学,通过查阅资料、和教师座谈,走访老教师,了解到“团结奋进,敢为人先”是东关小学教师的精神追求。东关小学的先辈们躬耕、求索,不仅为学校赢得了社会声誉,也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学生乐学、教师善教、管理规范是学校的发展优势。如何让学校持续优质发展,她抓住学校的写字教学特色,提出了以“学雅养正,以书育人”为办学思路,以“写好人生每一笔”为核心理念,致力于翰墨书香文化建设,着力构建“学雅养正”德育品牌、“雅趣课堂”教学品牌和“养正教育”课程品牌,着力建设翰墨书香的品牌名校。

坚持课程育人

学校以童心为视角,以理念和学校特色为指导,以学生培养目标为出发点,将各项课程整合,重新调整和设计,建立基础课程、拓展课程、选择课程、序列化节日课程、隐性文化课程五大课程领域。这样的课程设置突出学生的核心素养,即健康、智慧、优雅、创新。学校在课程实施过程以素养提升为目标,把国家级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有机融合,做到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

高擎教学改革

聚焦课堂教学,推进课堂变革。抓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为突破口,以思维导图“三图六构”、语文组块教学为抓手推动课堂教学变革。开展“微课题”统领下的“五个一”行动,即读一本专著、上一节课题研讨课、写一篇课题论文、做一次课题报告、出一份试卷或办一个现场展示。

聚焦减负增效,推进作业改革。作业是撬动课程改革的杠杆,是教育教学内涵发展的难点和重点,学校以“减轻课业负担、促进和谐发展”为根本,以学科教研组集体研讨,依据课标,站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高度,在浩如烟海的“题库”中精挑细选,选择那些对巩固知识、养成习惯和提高能力有效的作业让学生做,学校统一印刷,从源头制止乱订资料现象。

聚焦校本教研,推进单元教学研究。为了解决以往教研时教师避难拣易,开展以单元为单位进行整体教学设计,打破课时知识点林立的做法,关注的是单元知识点的整合,单元目标的确立、课时的划分、内容的选择、作业的设计,通过集体备课、观课、议课,到集体研讨,形成优质教案。

强化管理模式

坚持推进精细管理,积极探索以人为本、以德治校的和谐校园管理模式,实行“双线三级”的管理模式,落实“五、四、三、二、一”的精细化管理要求(即“五个明确”:明确岗位职责,明确工作目标,明确工作任务,明确工作流程,明确工作标准;“四个到位”:布置到位,执行到位,指导到位,检查到位;“三个及时”:及时反馈,及时通报,及时改进;“两个注重”:注重分析,注重总结;“一个创新”:遇到难题,先转变观念再进行方法创新。),深化“走动式”管理活动,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稳步、协调、健康、持续发展,真正做到科学治教,民主治教。

筚路蓝缕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行。闫晋韦深知,教育之路,任重而道远,只有具备乘风破浪的勇气,才能在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大潮中,开启新航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