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理论

强化创新引领蹚出合作社党建大孝堡新模式

□ 郭俭宏

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着力夯实农业农村基础,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如何发挥党组织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促进合作社快速健康发展,是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一个崭新的时代课题。近年来,孝义市大孝堡镇党委、政府坚决贯彻新理念、主动破解新难题,通过采取“三位一体”融合发展模式、强化利益联结、创新“四项引导机制”、探索“四步富民法”等工作模式,形成基层党建与农村经济发展双轮驱动的农业发展新格局,让党旗在农民专业合作社高高飘扬。

一、现状和问题

2018年7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来,大孝堡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全镇现有各类合作社79个,其中,国家级合作社4个;省级合作社2个;市级合作社4个;县级合作社12个;其他合作社5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成为农户进入市场的基本主体、发展农村经济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现代农业的骨干力量。但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农民专业合作社党建工作水平仍然较低,发展还不够成熟,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思想认识有待提高。基层干部对加强党建工作的凝聚共识尚未形成,主观上重视不够,有的镇村干部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党员的组织关系大多在村党组织中,没有必要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建立党组织来加强党建工作,有的基层干部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只是一个松散型的经济组织,建不建党组织、搞不搞党建工作无关紧要。

(二)党员作用发挥不明显。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的党员来自农村各个方面,打破了原有的区域界限和以村为单位设置党组织的方式,部分党员甚至跨区域流动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出现了党组织关系在村,生产活动在社的“双重管理”党员。这些党员在合作社中没有充分“亮明身份”,组织生活不及时不经常,党员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不高,党员作用发挥不充分。

(三)党组织功能发挥不充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特点是“民办、民管、民受益”,在规划、建设、经营、发展等上多是自主管理,特别是一些非党员董事长,存在“重经济轻党建”的倾向,专业合作社党建工作发展不平衡,党组织在合作社的覆盖面不够广泛,合作社党支部的自转能力不强。

二、优化合作社党建的主要模式

为推动乡村振兴,破解合作社党建工作难题,孝义市大孝堡镇坚持问题导向,深入研究谋划,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合作社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探索推行四种优化合作社党建模式,取得积极成效。

(一)坚持“三位一体”模式,推动各方融合发展。这种模式在全镇合作社发展中占到80%以上,主要通过采取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特色产业发展为基础、农村合作社为载体的“三位一体”模式,农村基层党组织主动融入农村发展和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中,结合农村经济产业化、市场化的发展需求,把党建工作同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引导和带动更多群众参与到特色产业发展中来,形成“党员示范、合作社运行、群众参与”的发展格局。

(二)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引领合作社健康发展。党支部统筹平衡专业合作社、农户利益,构建一体化发展、利益有机联结的发展模式,助推合作社持续稳定发展。比如,东盘粮村力农蔬菜种植合作社,把基层党组织政策引导、发动群众等优势同合作社技术、信息、市场和资金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党组织和党员带动农户提高种植技术、转变思想观念,有效促进了农户增收致富,推动了本地村级经济发展。 比如,东盘粮村富东农机合作社,由村党支部领办,发展玉米高产田种植合作经济,向群众作出“三个不变”和“四个保证”的承诺,即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始终不变、流转土地农业用途始终不变、集体所有权始终不变;保证每年每亩500元土地流转费、保证每年三次节日福利、保证土地收益每亩达800—900元、保证流转户优先务工,有效解决了周边五个村7000亩土地的集中流转难题。党支部书记带领合作社17名党员,深入田间地头、农民炕头,联络感情、宣讲政策,得到群众大力支持,推动实现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的分置并行,为合作社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创新四项引导机制,促进农户增收致富。充分发挥党员示范带动作用,创新提出党员“种给农民看、教会农民种、帮助农民销、带领农民富”四项引导机制,引导农业合作社科学合理发展,带动农户持续增收致富。比如,力农蔬菜种植合作社共有社员574户,在发展过程中,坚持由合作社党支部引导发展,一是“种给农民看”,合作社组建之初计划发展大棚种植,但农民群众不敢试,合作社党员就种给农民看;二是“教会农民种”,党支部组织党员技术骨干、聘请专业种植能手教授种植技术,帮助社员解决生产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三是“帮助农民销”,投资690万元建成9000平方米的蔬菜批发市场,配套建设电子交易、物流配送、保鲜库,产品远销广东、湖南等地;四是“带领农民富”,积极开展党员与群众帮带活动和贫困家庭定点帮扶工程,为无职党员设岗定职,设立党员示范田、党员示范岗、党员示范棚,建立党员示范基地,引导党员与社员群众在技术、销售、劳务、信息、资金等方面进行“1+1”结对帮扶,取得良好效果。积极落实东盘粮村5户13人的脱贫攻坚任务,通过“一户一棚一党员”模式,给贫困户无偿提供日光节能温室,每年为贫困户稳定增收5000元以上。

(四)探索“四步富民法” ,助推农民增收步入快车道。合作社党支部定期组织党员社员学习国家各项涉农惠农政策,结合合作社发展实际,集中研究解决合作社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积极推动土地流转、政策落实,确保合作社发展战略立得住、跟得进、走得快。在实际工作中,探索出“四步富民法”,坚持书记领富作表率,由党支部书记率先带动,紧跟政策导向,瞄准市场信息,整合群众力量,通过培训班和现场指导的方式,把致富的经验传授给其他社员,党组织凝聚力显著提高;党员带富作示范,在党员先行先试、示范带动下,更多群众看到了合作社发展前景,自觉主动要求加入合作社,农业合作社队伍不断壮大;干部帮富提信心,积极组织党员群众代表赴山东寿光等地学习考察,先后邀请省蔬菜研究所、山西农大生物研究所、农学院、市农技中心等科研院所专家学者现场指导,为社员答疑解惑、提供技术指导,农民群众发展农业产业的信心和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合作社促富拓新路,合作社在蔬菜产业发展中,实施品种引进、技术服务、产品销售“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带动群众走集群式发展、合作化经营的路子,形成了设施蔬菜产业“育苗—种植—销售”链条式发展模式、果蔬四季采摘模式等特色农业种植模式。

三、思考和启示

近年来,大孝堡镇在优化合作社党建中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在组织架构、发展模式、宣传引导、拓展市场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破解了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难题,总体来讲主要有以下三点启示:

(一)坚持党建引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持把“党建+”理念融入到“三农”发展各个方面,确保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到哪里,抓党建促发展的作用就发挥到哪里,保证合作社发展的正确方向。坚持强化合作社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作出决策、推进工作、解决问题都必须经过支部会议讨论决定。党支部书记当好合作社发展的施工队长,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持续健康发展。

(二)正确认识党组织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的位置。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或农业生产经营服务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具有一定的发展自主性。合作社党组织要切实找准定位,正确发挥作用,充分尊重合作社的发展自主权,做到领导而不干预、引导而不主导、扶持而不包办,为合作社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三)促进党建工作和合作社发展共同发展。在合作社中建好建强党组织,有利于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合作社在群众中的政治威信,使合作社能够纳入当地党组织的工作视野,增强内部凝聚力,扩大外部影响力。有利于解决农村发展中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两张皮”问题,使党的工作更加有效地覆盖农村社会的广泛领域,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推动合作社经营发展,通过提供组织和人才保障,全面整合农业资金、场地、管理等经济优势,实现生产与市场的有机对接互补,有效解决农业产业发展中的诸多难题。

农民专业合作社党建工作是一个新兴领域的党建系统工程,既是难点,也是创新点。今后我们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合作社发展,以党建保方向,以党建促改革,推动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党建工作水平,助力农民合作社发展壮大,助推乡村实现全面振兴。(作者系孝义市大孝堡镇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