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我市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践行“两山”理论,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交出一张靓丽的吕梁答卷。吕梁市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从2016年全省第六上升到2020年全省第一,优良天数连续五年全省排名第二。11个河流国考断面全部稳定退出劣V类,Ⅲ类水体比例达一半以上。林草覆盖率72.26%、全省排名第一,森林覆盖率28.6%,由全省第六上升为第三,荣获全国“2019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称号。在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市委、市政府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建设绿色吕梁作为“五个吕梁”战略目标之一。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审议和讨论政府工作报告中,一提到生态环境建设,大家都精神振奋,信心百倍。大家纷纷表示,要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期,持续推进吕梁生态修复治理工程,高质量拓展污染防治成果,高水平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大家就系统谋划“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水环境治理、生态系统修复、打造宜居宜游城市等方面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为吕梁生态环境建设贡献智慧。
报告摘要:高标准推进增绿增彩增财。全面推行林长制,继续实施营造林及国家储备林、经济林提质增效及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林下经济“三个100万亩”生态工程。重点打造青银高速、“黄河一号”旅游公路等通道“三化”样板。加大黄河流域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
高质量拓展污染防治成果。继续深化大气污染减排。分区施策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推动市区保持全省和汾渭平原重点城市前列、平川四县(市)退出全省后列。完成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全流程推进焦化、化工等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县(市)建成区及城乡结合部清洁供暖实现全覆盖、农村地区覆盖率达70%。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严格落实河长制,实施兴县污水处理厂扩容等20个污水治理项目,吕梁市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100%、其他县(市)达95%以上,23个建制镇建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市优良水体比例达50%以上。建成投运吕农2×10万吨有机肥加工二期项目,200户养殖场配套建设粪污处理设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分类防治土壤环境污染。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科学防控,推进采煤沉陷区治理、工业固废堆存场所整治,保持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高水平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利用,建成投运市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和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加快推进汾阳、孝义、临县、岚县餐厨垃圾处理设施项目。推动煤矸石、赤泥、粉煤灰等固废资源高效利用,支持柳林建设全省固废基新材料产业基地。7月1日起全面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形成绿色生活方式。
市人大代表、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刘玉云说,市生态环境局将紧紧围绕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战略目标,系统谋划“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围绕“坚持绿色发展引领、聚焦污染防治攻坚战、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加强污染风险防控、创新治理体制机制”五大战略,扎实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高质量编制《吕梁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吕梁市“十四五”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经济发展规划》;着力攻坚生态环境修复治理。落实好中央、省市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一系列改革举措,制定全市“三线一单”管控措施,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积极优化产业结构,大力推进生态修复,持续开展自然保护区绿盾专项行动、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和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建设,逐步改善吕梁山生态脆弱面貌。持续实施生态补偿考核,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生态补偿和生态环境损害补偿机制。
市政协委员张焕文说,为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吕梁,我市实施的吕梁山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成效显著,吕梁林草覆盖率已达72.26%。张焕文建议,应进一步完善林长制组织体系,加强科技支撑,与科研单位和高校建立协作关系,合力推动吕梁山生态保护和修复;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要求,因地制宜,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宜乔则乔,完成25°以上陡坡耕地红枣林地退耕还林,改造吕梁天然沙棘林,为山西药茶之沙棘叶茶提供充足原料。
市政协委员、市城市管理局局长靳东征说,报告内容丰富,既关注经济发展,又兼顾生态文明,为加快吕梁市区建成区域性中心城市指明了方向。靳东征表示,市城市管理局将坚决贯彻落实好报告精神,抓好目标责任落实,特别是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坚定贯彻省委、市委“四为四高两同步”“一主三副六中心”总要求,聚焦建设创新、绿色、开放、法治、幸福吕梁,一方面在实施新区沿河生态治理二期项目中融入“海绵城市”理念,重塑北川河生态功能,修复水生态,涵养水资源,在提高城市防洪减灾能力的同时,打造城市绿色生态走廊;另一方面按照国家园林城市创建要求,启动吕梁市植物园暨如意湖公园增彩添绿项目,着力补齐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短板,按照“一园两功能”的建设理念,在新区如意湖公园内引进植物物种,使园内植物达到150种以上,建设科普教育馆,打造兼具科普教育和生态体验功能的植物园,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接触自然、认识植物的好去处。
市政协委员高晓丽说,我市水环境治理还存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不足等问题,建议重点加大对污水处理厂保(提)温提效等措施落实,对现有污水处理厂进行提质改造,提升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加强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和改造,消除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空白区;应狠抓工业水污染治理,全面完成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深入推进全流域入河排污口“查、测、溯、治、堵、管”;应积极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评估,推进县城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和乡镇及农村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保障饮用水水源环境安全。
市人大代表、岚县东村镇党委书记杨秋旺说,应加大对岚县重点生态功能区的项目支持,全面实施山、水、林、田、河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构建岚县绿色生态屏障。同时积极探索打造绿色生态产业发展集群,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打造“山水花城”高品位生态文旅品牌,真正把岚县建成为“省城休闲度假第一县”。杨秋旺表示,东村镇将继续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突出补短板、塑风貌、提品质三大工作思路,将生态环境大保护和绿色发展相结合,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提升农村生活品质,在一个战场打赢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两场战役。
记录人:记者 穆佳妮 通讯员 梁瑞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