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娟娟
每当走进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总会看到一个英姿挺拔的橄榄绿身影,用她清脆的嗓音时而低沉,时而激昂,向周边人娓娓讲述战争年代的那些英雄往事……
她叫康彦红,是省人大代表、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的一名讲解员,在这里已经工作了18年。在同事的印象中,这个娇小利落的女孩子总是给人一副工作快乐的样子,认真积极,阳光上进;在众多参观者的记忆中,去纪念馆听康彦红讲红色故事,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客流量大时,康彦红一天下来要走3万多步,经常嗓子沙哑,全身疲惫,双脚肿痛,但在每一次讲解中她都精神饱满,有条不紊。越来越多的人在她的讲述中,认识了吕梁,了解了山西。也有很多人不理解,问她:整天重复同样的故事,你不烦不累吗?可对康彦红而言,每每面对游客期盼的眼神,讲述刘胡兰的英勇、李林的悲壮、蒋三的机智时,她心中是澎湃激荡的;当面对观众的疑问,讲述牛友兰毁家纾难为抗战、续范亭飞马告急挽狂澜时,她心中是崇敬自豪的;当面对孩子们纯真的眼神,唱响那首欢快的《快缴公粮》时,她心中是充满欢乐与希望的。
一路走来,山川旧貌换新颜,老区日新月异。康彦红依然怀揣那颗纯朴热爱的心,她利用节假日,踏访吕梁的村落山川,找寻初心的源头。随着走访的深入,作为人大代表的她敏锐地发现,吕梁山上遍布各地的革命遗址数量庞大,但现状堪忧,因为资金、隶属、保护等因素,很多遗址毁损严重。这些承载着国家印记、拥有红色基因的遗址是民族文化的根脉,是弘扬吕梁精神的重要载体,在新时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们理应受到保护和宣传!怀着热切的心情,在2018年山西省人代会期间,康彦红把自己多年来走访统计出来的数据写进建议中,向议案组正式提交《关于加强对晋绥边区革命遗址群落抢救性保护的建议》。这条建议引起了省、市的高度重视。经过调研,2019年,山西省出台了《山西省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利用条例》,这也是全国唯一一部在省级层面出台的红色遗址保护利用条例,为我省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当红色吕梁的名气越来越响亮,她觉得自己肩上的使命更重了。
目前,在康彦红的建议下,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正申请建设红色基因库试点单位和国家一级博物馆,吕梁山上“小延安”,晋绥首府蔡家崖,必将成为一代代人永远的精神家园,让更多干部群众从中接受精神洗礼、汲取奋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