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1月13日,日军侵占交城县城及平川地区,实行残酷的法西斯统治。同时,向交城山抗日根据地不断地进行袭扰和“扫荡”,所到之处,奸淫烧掠,杀戮人民,无恶不作,滔天罪行惨绝人寰,罄竹难书。勇敢、坚强的交城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仆后继,坚持不懈地开展游击战争,不断地打击和消灭敌人,涌现出了一个个英雄群体和个人,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诗篇。
1941年10月,日军侵占交城山通向平川地区的咽喉之地——东社镇夹岔一带,强迫民众修筑起武元城、东社、野则河碉堡,并以此为据点,频繁地对根据地进行疯狂的“奔袭”“扫荡”,致使我抗日军民的遭受重大损失。1942年9月,日军又在西冶川的芝兰、中西川的岔口设下据点。这些据点犹如锲入交城山根据地的尖刀,晋绥八分区的抗战进入了极其艰难的时期。12月,晋绥边区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调整和加强了晋绥八地委的领导力量。交城县迅速成立了“对敌斗争委员会”,实行“党、政、军、民”统一领导,全力一致“挤”敌人。同时,派共产党员、敌工科副科长宋俊英同志,只身打入日军芝兰据点内部。经过百般周旋,伪装身份,宋俊英充任日伪警备队小队长。
在日军大肆推行“三光”政策期间,宋俊英多次递送重要情报,为“挤”敌人的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日伪县警备队长姚兴业,诡诈谲琢,效忠敌伪,是抗日地下工作的障碍。宋俊英时时警惕,细心防范。但姚狡猾狐疑,与宋俊英发生龃龉,曾密告敌人,訾言宋私通八路。他以攻为守,事先贿赂通姚家佣人,将加盖晋绥八分区戮记的书籍文件暗藏于姚家顶棚之内,据此诉讼姚。日酋见证据属实,以通“匪”罪将姚斫杀。
宋俊英利用自己担任日伪警备队小队长的“方便”身份,日夜与日军、伪军及汉奸等敌人周旋,巧妙的为根据地筹措军需物资、保护处于危险之中的共产党员及其他我方人员;设法扰乱敌人的计划;及时传递信息,为八路军、游击队伏击出扰之敌创造条件;拦截敌人的运输物资,“抢”回敌人强征的粮食、民夫。利用尽可能的时机,了解和掌握敌伪人员的心态、动机,宣传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宣传抗日政府对敌伪人员的所作所为记录“红黑点”的办法,为抗日每办一件好事,就记“红点”一颗,每办一件坏事则记录一个“黑点”,累计“红黑点”,作为奖惩的依据,提醒敌伪人员给自己留条“后路”,从而争取了数十名敌伪人员“反正”,极大地削弱了日伪军的有效力量。对一些死心塌地效忠“皇军”的顽固分子,则为我政府提供其外出的准确信息,予以相机消灭。在我抗日军民的围困下,日军断粮、断水,时时处在我抗日军民的围困之中,惶惶不可终日。1943年7月21日,胜利“挤”掉芝兰、岔口之敌,解放了一大批乡镇、村庄,从根本上扭转了交城山抗日根据地的严重困难局面。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之后,阎锡山政权乘机抢夺胜利果实,占据交城县城及平川,妄图苟延残喘,继续与人民为敌。阎匪在其统治区,实行残酷地“兵农合一”“三自传训”暴政,致使土地荒芜,人民流离失所,卖儿鬻女,一片黑暗。为了尽早使敌占区的人民脱离苦海,翻身得解放。宋俊英再次受党组织的委派,毅然舍身打入阎匪内部,在狼窝中工作,继续收集、传递情报信息,为交城的解放再立新功。
为了策反阎军“反正”,在一次“宴请”阎军驻安定据点的排长时,因醉酒而暴露身份,倏转文水,后在交城县城头村不幸被捕。缧绁羁身,但正气浩然。1947年2月15日,慷慨就义,时年仅28岁,以生命诠释了他入党时“以身许国,矢志革命”的宏伟誓言。
宋俊英(1919—1947),原名宋润堂,交城县洪相镇广兴村人,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高小毕业后,结识进步青年,接受新生事物。面对日军侵华,国破家亡,气愤不已,遂矢志革命,抗日救亡。曾赴陕西革命根据地学习革命理论和军事知识。“晋西事变”以后,参加晋绥第八分区敌工科工作。经常深入敌区,收集情报,成绩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