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文明润民心,新风扑面来。今年以来,临县坚持把机制建设作为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根本保障,瞄准短板弱项,完善制度机制,聚焦“六着力”,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走实走心。
一是着力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坚持贴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积极探索有效方法、路径、载体,使理论宣传和思想教育更接地气、更有活力、更有温度。统筹运用传统阵地和新载体新手段开展常态化宣传教育,把理论宣讲融入惠民服务、文化生活、情景体验等。注重对科学理论的消化转化,让身边人说身边事、用百姓话说百姓事,组建来源广泛、类型多样、结构合理的理论宣讲志愿队伍,增强理论宣讲针对性吸引力。二是着力发挥阵地资源效能。坚持激活、整合、下沉、共享,把各类阵地资源、文化资源、人才资源等挖掘调动起来,打通贯通联通,形成整体合力,推动县域之内、乡镇之间、村社之间资源流动互动、取长补短,最大限度发挥资源的综合使用效益。三是着力实现志愿服务精准常态。坚持把志愿者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主体力量,把志愿服务作为主要活动方式,有效推进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发挥各级志愿服务组织的作用,加强对志愿服务的组织引导,有针对性地进行孵化培育,组建类型多样的志愿者队伍,打造高质量的志愿服务项目,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特别是注重开展深入细致的精神抚慰和人文关怀,以品牌项目汇聚力量、凝聚群众。四是着力推进移风易俗。以抵制天价彩礼、厚葬薄养、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为着力点,从教育、制度、监督等方面继续探索常态长效的措施和途径,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切实减轻群众经济和精神负担,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和先进模范带头作用,抓住“关键少数”、强化示范引领,带动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坏人坏事有人抓、新风正气传得开、陈规陋习必须改的生动局面。五是着力活跃基层文化。积极创作推出反映新思想、讴歌新时代、说唱新生活的文艺作品,让群众在参与中获得精神滋养。组建“轻骑兵式”文艺小分队推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常下乡”,结合群众需求开展“菜单式”“订单式”服务。六是着力吸引群众参与。坚持既要为了群众也要依靠群众,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让人人成为文明实践参与者。及时总结群众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创新做法,引导群众邻里互助守望相助。 (李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