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冯海砚) 自2019年10月被确定为省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以来,交城县围绕“文明实践、铸魂育人”主题,多措并举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积极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探索出了一条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新路子。
交城县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发展。交城公益顺风车协会是该县成立的第一个公益性社会志愿服务组织。近年来,协会逐步成长为由县委宣传部牵头,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县交通局、县民政局等单位共同督促指导的社会公益组织。目前,在“全国志愿者服务信息系统”网络志愿者注册人数达到6000人,团体注册100多个,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社会志愿服务组织9个,正筹备注册社会志愿服务组织2-3个,形成覆盖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网络。
交城县各乡镇、村(社区)、企事业单位依托吸收党员干部、道德模范、先进人物、科技能人、乡贤、“五老”人员、社会志愿者,组建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队伍160多个,做到县、乡镇、村(社区)的志愿服务全覆盖,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和强大支撑。今年,交城县委宣传部组织起的“金种子”志愿服务宣讲团,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县直各单位、乡镇、农村、学校、企业等,大小宣讲累计270场,受众约7.1万人;党史巾帼宣讲小分队、党史文艺宣讲小分队,先后深入全县多个村30余次,开展文艺下乡汇演和广场舞教学,受众1万余人;在今年高考爱心送考志愿服务活动中,交城公益顺风车协会共组织出动200余辆爱心送考车、志愿者350余人次,接送考生718人,行程1000余公里,彰显了志愿服务的精神和风采。暑假期间,县委组织部、团县委等单位组织返乡大学生50余名,开展了暑期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交城公益顺风车协会帮扶、慰问农村困难中小学生累计240人次,发放助学善款总计30多万元,让志愿服务成为交城新风尚。
聚焦社区、农村、城市三大版块,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大型主题志愿服务活动,交城县做亮志愿服务品牌,打通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最后一公里”。2021年举办交城戏曲票友大赛,网络直播观看在线人数达到3万人;围绕“游古村、品文化、看大戏、赏非遗”主题举办交城县第二届文化旅游节暨第二届段村传统文化艺术节,各类媒体直播观看人次达200万人次;举办首届锣鼓地秧歌大赛;举办首届乡村歌手大赛,直播观看人次达46.7万;开展“革命歌曲大家唱”活动和全县职工党史知识竞赛。走进基层深入农村。文艺小分队走进农村社区进行文艺宣传13场;文化惠民工程乡村文艺小分队共开展活动156次,乡村文化带头人开展活动156次,乡土能人艺人开展活动36次;开展送戏下乡51场、红色经典电影农村展映526场;深入推进餐饮示范工程创建,持续开展“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等活动,开展食品安全检查及食品违法经营整治;在酒店,加大星级酒店、主题客栈、精品民宿的升级改造力度,提升酒店行业的服务能力和接待水平;看交通,大力倡导斑马线礼让行人,严厉打击交通违法行为,及时完善、修补城区交通标志标识,持续推进、创建最美交城;看旅游,对景区、旅行社等行业开展培训,提升全县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水平及质量,努力打造出一批“绿色、健康、放心”的生态品牌。
围绕“文明交通” “绿色环保” “文明餐桌”志愿服务项目,1100多名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参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活动。同时积极推动移风易俗,破陈规陋习树文明乡风。相继建立健全了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协会、红白理事会,并切实发挥了作用。连续五年开展了交城县“传承好家风 争当文明户”评创活动,共表彰市级文明户18户、县级文明户134户、乡镇级文明户1235户、村级文明户28932户。2020年,交城县天宁镇梁家庄村被评为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这也是交城县第一次获得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