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要闻·经济

大爱无声

——记石楼县爱心志愿者协会会长陈建军

陈建军接孩子们放学回家。

□ 文/图 本报记者 惠爱宏

初冬寒意渐浓,暮色刚至,孩子们便陆续回到家里,一声声“陈伯伯,我回来了……”个个脸上洋溢着笑容。

“回来就好,先洗手然后做作业,做完才能吃饭……”正在厨房里忙碌的陈建军一边答应一边说。

陈建军,吕梁爱心志愿者协会创始人。陆续回来的这四个孩子分别是白雪、霍强、白旭旭、王文博。

用爱心点燃希望之火

从了解陈建军到见到他,始终被他的故事感动着。一个干练随和的中年男人,骨子里却透露着女人般的柔软情怀。如果用一个数字来表述他帮扶了多少老人,多少孩子,连他自己也数不过来。如果用脚来丈量他所走过的贫困家庭的路,连他自己也没法丈量清楚。当问起他,为什么要做这么多的善事,他说:“一个人活一辈子,不要在意得与失,尽己所能做点有意义的事。我很渺小,力量也很弱,但是,只要还有一分的力,我就会使出去……”一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这个中年男人的为人初衷。

在他做志愿者的这几年,他了解到石楼县有很多孩子,由于种种原因,从小就没有父母的陪伴,他们有的寄养在亲戚家中,有的跟随年迈有病的爷爷、奶奶生活,有的甚至自己一个人生活,这些“失依儿童”因为特殊的经历,生活和精神都经受着别人无法了解的伤痛,这一直是令他揪心的事情。

为了更好更多地了解这些孩子的情况,陈建军几乎跑遍了石楼县的村村落落,经过几年不辞劳苦的奔波,在众多爱心志愿者的帮助下,他了解并掌握了全县“失依儿童”的第一手资料。哪个村有“失依儿童”,跟谁一起生活,几岁了,在哪儿上学……提起这些,他都了如指掌。目前全县经他每年争取资金帮助与心理疏导的学生有68人。今年因个别孩子无人照顾,在他的努力下,设立了“森林计划”助学项目实施点,由此诞生了“爱心之家”,这样一个爱的港湾。

“创办‘爱心之家’的初衷,只是想让这些无依无靠、从小缺失父母疼爱的孩子们,一日三餐有保障,可以像别的孩子一样正常上学,能有一个温暖的家。”陈建军说道。

在这些孩子中有的是父母智障或身体残疾,无法正常照顾孩子;有的是父母因种种原因离异、常年有一方不回家,孩子没人管,只能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然而,农村的老人大多因病生活也不能自理,根本无法照顾孩子,所以这些孩子面临居无定所、上学困难。

“看到这些孩子的状况,我非常难受,一直在想,这些孩子就算将来考不上好的大学,不能成为社会上的优秀人才,起码应该接受最基础的教育,如果经过好的培养,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些孩子应该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创办‘爱心之家’也是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在监护人的允许下,给他们提供一个适合成长的环境。”陈建军斩钉截铁地说。

用行动传递人间正能量

“最初当爱心志愿者,有很多人不理解,有的人认为是作秀,有的人认为是为吸引人们的眼球,赚取所谓的流量,还有的人会认为是为了汲取来自各界的捐助……”几年走下来,陈建军感慨万千。

刚开始妻子、女儿不支持,都冷眼相对,好处得不到,把家里能拿的都拿出去,具体贴了多少,他自己也数不清。因为石楼县村村落落山路十八弯,加油路费也不知道贴了多少。朋友亲戚们也很不理解他,因为他有自己的家庭,而且生活并不富裕。原先在石楼县一家企业上班,由于单位好多年不景气一直处于离岗状态。所以没有固定的职业,有时会打些零工,以维持生计,日子过得举步维艰。

“在人们眼里,也许只有有钱的人才有能力去帮助别人,我不这样认为,我们志愿者里有大多数人经济困难,但他们依然会尽最大限度地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爱心没有界限,没有钱可以出力。公益路上,总有些事情令我感动着,总有一股无形的力量促使我坚定地走下去……”陈建军坚定地说。

经过几年的努力,陈建军的团队逐渐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他们热爱公益事业,扶危济贫的感人事迹也传遍了县城的各个角落。他们用自己的拳拳爱意、浓浓爱心,演绎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唤起了全社会更多人对爱心志愿者的支持和尊重,他们是社会文明新风尚,是传递社会正能量的一股清流。

用真情引领社会新风尚

“爱心之家”位于石楼县的移民区——石楼小镇。这是他为了方便几个孩子上学租的一个小公寓。走进公寓,装饰一新的房子收拾得井井有条。房间的墙内张贴着日常规章制度,孩子们会按照上面的规章制度,每天轮流值日。还有一个档案角,里面记载着孩子们的详细资料和孩子们的活动记录以及爱心之家的申请表和帮扶协议。还有很多图书供孩子们阅读。孩子们有自己的卧室,还有学习的地方,房间内设施一应俱全,孩子们在这样的条件下生活和学习,心情也比以前开朗多了。

“孩子们住到这里心情逐渐变得好起来了,他们都问我过年可不可以不用回去,也住到这里,考虑到孩子们家里还有老人,也需要他们的陪伴,还是建议孩子们回去。”陈建军说。

“住在这里比家里好多了,陈伯伯对我们特别好,早饭、晚饭都是他做给我们吃,每天早上5:30起床跑步,6:00开始背诵,时间安排得挺紧张,不过我感到非常幸福。”住在“爱心之家”的白雪说。白雪姐弟俩都在这里,他们因为家庭原因,刚来时性格孤僻,经过一年的相处,性格明显好转。在上一次的小镇六年级考试中,白雪还得了全班第一。

“白雪得了第一,这孩子是个好苗苗,只要好好培养,将来考个好大学不成问题。”陈建军眼里透着欣喜。

“爱心之家”因交通原因,有几个初高中的孩子目前只能借住在远方亲戚家,现在只有四个孩子入住。看似简单的爱心之举,陈建军也顾虑重重。虽然有县级主管部门和爱心人士的帮助,但是几个孩子的生活开支,一年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数字,马上面临孩子从小学升初中,以后的路更是难上加难。

“孩子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伙食需求量大,学费虽然不用出,但是学习资料、孩子们平时穿的衣服……”陈建军话语里透露出艰难。

因为要照顾这些孩子,所以他现在连打工的时间都没有,这是他目前最大的难题。“未来也许会困难重重,但我不后悔,不管多艰难,我一定会把‘爱心之家’办下去!”以后的路还很长,当问起未来规划,陈建军神情笃定。

一个普通的人,一个有力量的团队,他们用爱心感召天地,用他们的行动唤起了社会的支持,他们并不孤单。相信,会有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共同去缔造一个有爱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