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聚焦两会

武丽云代表

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 本报记者 刘丽霞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聚焦规模集群发展,培育壮大五大战略新兴产业,围绕打造北方氢能产业基地,实施‘一体两翼、三港四链’发展战略,加快‘气—站—运—车’全产业链发展,令人倍感振奋”,参加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的市人大代表、市工业产业发展中心主任武丽云将关注点放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

武丽云表示,面对传统煤化工产能过剩的局面,传统煤化工项目亟需以新带旧、以投资促创新、以先进产能驱动产业升级,发展氢能产业是突破这一瓶颈的现实选择。就吕梁来说,我市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大力发展焦化产业,截至目前,总产能已达4000多万吨,生产运行的3200万吨焦化产能,年可生产焦炭2500万吨,焦炉煤气约50亿立方米,而焦炉气中含氢量达55%以上,是业内公认的当前技术条件下最经济的氢气来源。制氢成本仅为0.7—0.8元/立方米,远低于化石燃料制氢成本,相当于电解水制氢成本的1/3左右,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竞争优势。因此,发展氢能经济是我市能源型经济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武丽云建议,优化氢能项目布局,形成规模发展优势。在全市范围内加强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推进氢能产业向产业基础较好、煤源优势明显、环境容量充裕的地区集中,发展区域氢能产业;其次,加大对氢能源核心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将先进高效低耗制氢技术等关键性技术的研发纳入市级重点研发计划和重大专项,成立以企业为主体、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为依托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联盟,初步形成涵盖制氢、储氢、输氢、氢安全及氢能源汽车的全流程产业技术研发体系,有针对性地建立一批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培育一批从事低成本制氢、储氢材料、氢能源汽车的生产和研发企业;最后,加强与国内外氢能源汽车产业先进地区的合作,学习氢能源汽车运营、氢能供应基础设施布局等经验,提升装备智能化水平,丰富氢能应用场景,同时争取国家全方位、综合性支持政策,加快氢能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