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聚焦两会

马卫军委员

医养结合新模式 托起幸福“夕阳红”

□ 本报记者 高茜

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是决定老百姓幸福指数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明显,将医养结合的理念贯穿于养老服务需求之中,逐渐成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长久之计。

长期关注养老问题的市政协委员马卫军说,让老年人过上高质量的养老生活,体现着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人性关怀,体现着地方发展中的“温度”,把医疗和养护集中起来,解决老人在医院、养老院“两头跑”的难题,加快形成高质量医养结合的新模式对于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事关家庭和谐稳定,事关百姓幸福福祉。目前,传统养老模式存在针对性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精准、服务模式比较单一等问题,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社会养老需求。

马卫军建议,推动形成高质量医养结合养老新模式应该从政策支持入手,大力支持建设专业化养老机构,丰富医养结合服务新模式。一要积极争取上级项目支持,紧密结合我市实际,对护理型养老和照护服务设施进行改造提升,对普通型床位和护理型床位进行差异化补助,完善对护理型床位的认定办法,加快规范长期照护服务的标准、质量评价。二要支持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开展医养结合,试点实行医疗机构设立专门养老科室,打通医养结合通道。三要鼓励养老机构内部提供专业医疗卫生服务,并将其纳入医联体管理,合理核定医保限额,推动养老机构与周边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签约合作,积极推动高质量医养结合养老新模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