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理论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

——孝义市驿马乡产权政策改革启示录

□ 褚志财

稳步推进农村农业现代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目标,完善政策保障、创新政策体系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机制和关键任务。深化农村产权政策改革,既是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后的历史必然,也是稳步推进农村农业现代化的引领型战略,必须将产权政策改革纳入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安排。

产权政策改革具有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必然性。孝义市驿马乡地处偏僻山区,属于采煤沉陷治理区域,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种地农民减少、撂荒地增多、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民收入增长缺乏产业支撑,很多农村发展乏力。乡党委把产权政策改革作为乡村振兴先导任务,围绕“党建引领”这个振兴,坚持五个结合,做实示范带动、教育管理、联合议事、共建共享机制,着力乡村产业的动能培育,推动了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和三次产业的融合发展。

一是坚持政治引领与示范带动相结合。产权政策本身具有很强的政治性,而讲政治不是抽象的,要落实到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上。因此党委确定了产权政策改革由点到面、有序推进的工作方针,改革初始,优先选择了班子建设好、群众基础好、集体经济发展好的五个村先行试点,探索产权政策有效转型的实现途径。为保障政策改革不掉队、不走偏,党委经常同中央精神对标对表,紧紧围绕中央部署落细落小,先后印发了农村产权改革清产核资指导意见、产权改革成员认定的指导意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印发了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实施方案,明确了产权改革的目标任务、基本原则、改革内容、方法步骤,为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氛围。由于准备充分,措施得力,高阜、东窊野、果家原、下荆封 、赵家沟等村率先完成政策改制,充分发挥了“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支部”的影响带动作用,特别是高阜、下荆封、赵家沟,在成员界定、清产核资、权能释放、股权办理等重要改革环节推陈出新,成为全市的亮点工程。

二是严格政策与依法改革相结合。农村产权政策改革,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大、涉及历史因素多,极易引发矛盾纠纷,必须严格政策界限、依法开展改革。为此党委在改革工作中,始终抓好两个“注重”一个是注重抓好骨干培训,重点围绕政策改革的法律法规、工作程序、方法步骤,强化业务培训,保证政策改革依法有序进行。二是注重规范政策改革的工作流程,加快建立产权政策的实现模式,研究制定了产权制定系列政策规定,包括四个明确,即:明确集体资产的处置分配意见;明确旧村改造无法变现资产的管理办法;明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办法;明确村改居的村民待遇,使产权政策改革逐步深入进行。

三是坚持权益维护与共建共享相结合。保障农民基本利益和民主权利,这是我们党一直坚持的工作准则。政策改革的主力军是老百姓,政策改革归根结底是让老百姓富起来过得好。在产权政策改革过程中,党委坚持明确政策主体,建立以人为本的新型乡村产权政策框架,建立包括宣传教育、协调沟通、联合议事、权益维护四项机制,特别是拧紧思想引领的螺丝钉,改革前坚持党员大会、两委干部、村民代表“三会”必开的原则,统一党员干部群众思想,为政策改革提前预热,在此基础上做深做细群众民主议事规则,比如成员资格认定是政策改革的难点和盲点,党委把裁判权交给群众,谁是成员、谁不是成员,应由与集体财产有关的村民坐下来协商,其他人无权干涉。

四是尊重历史与依据法律相结合。产权政策是农村政策的基石,必须确认成员身份和数量,明晰产权归属。长时期以来,只讲集体经济,不讲成员是谁,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乡村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产权归属不清的问题日益凸显,成为政策层面操作的现实难题。在工作中,党委坚持“尊重历史、依据法律、民主决策、群众监督”的原则,对成员资格进行界定,确保经得起历史检验;成员资格认定后,对享受股权的人员名单进行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对特殊群体成员的资格认定,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由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党组织对群众诉求和意见实行“订单式”管理,即通过“主动认领”“组织分解”两种方式,确保公平公正,合情合理。

五是坚持明晰权能与乡村合力相结合。新时代我国农民与集体经济组织的关系发生变化,乡村基层组织功能结构经历巨大调整,乡村公共治理事务也有新的变化,为此要明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权能边界。按照政策改革方案要求,成立了由村两委、村务监督委员会组成的清产核资小组、资产评估小组,由乡政府对改革村的固定资产、债权债务、银行存款、账内账外现金进行盘点核实,然后通过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对清产核资结果进行确认,党委和政府在收到改革村清产核资结果以及核销呆账死账的申请后,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在工作的深度细度实度上下功夫,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由于乡村两级合力,确保产权政策改革有序运行。

毛泽东同志指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驿马乡党委充分发挥党建引领核心作用,以产权政策改革为抓手,构建起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产权政策及制度,有效地保护了农民的土地权、财产权、集体收益权,有力地改变了乡村产业结构细碎化现状,优化了乡村产业布局,农民以土地入股和劳力入股,形成“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打造了万亩小米基地、万亩杂粮基地、两万亩优质核桃基地,实现了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的有效衔接。

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的历史交汇期,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农村工作主要任务也发生变化,脱贫攻坚相关政策已无法满足农村发展需要,乡村振兴战略成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因此必须做出相应的政策转型。驿马乡产权政策改革的实践给我们正在实施的乡村振兴政策安排带来四点启示。一是在政策引领上必须创新理念方法,在互动中深化实效。在农村旧体制下,对党员群众的政策引领往往以从上而下的宣传教育为主,但在新时代市场经济流动加剧的背景下,这种传统党建办法很难奏效。驿马乡在产权政策改革中通过入户访谈、群众座谈等方式,引导党员群众向党组织靠拢,在互动交流中提升了党的政策号召力。二是在政策功能上必须坚持供需对接,在精准上体现效果,在乡村振兴的政策转型上要始终把党员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以产业兴旺、人居环境、乡村治理和生活保障等方面作为政策转型和改革重点,真正把改革做在点子上,做到群众心坎上。三是在政策导向上,必须坚持目标导向,在群众满意上见成效。要从营造内部平等协商上发力,建立乡、村、社区、物业联席会议制度,构建“资源共享事务共商”的模式,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破解难题,形成“大家的事大家议”的浓厚民主氛围。四是在政策节奏上必须坚持稳步推进,尊重农民意愿,加强协调沟通,把选择权交给农民,坚持成熟一个、实施一个,凡是涉及农民基本权益,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必须看准了再改,不搞一刀切。

(作者系孝义市驿马乡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