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理论

创新水利改革 人水和谐共生

□ 张 宏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利兴则农业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离石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水利部、省、市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生态环境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但是,还存在城乡水务一体化步伐缓慢、水利项目储备不足、水利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等问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立足实际、查找问题根源,进一步创新水利改革,引进人才,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为实现人水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作出更大的努力。

一、发展现状

(一)思路转变,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迈入快车道。目前,离石区现有水源工程两处,即:吴城水库和千年水库;小型水利工程173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267处。离石区水土流失面积为980km2,到目前累计治理面积693.06km2。

全区共有大中型淤地坝76座,其中骨干坝40座,中型淤地坝36座,除险加固骨干坝16座。通过近年来流域和生态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水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提升。

“十三五”期间,一是在农村饮水安全方面:投资了7166.2万元,已建成各类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90处,解决了11个乡镇(街道办)187个行政村、7个社区19.457万口人的饮水问题;二是农田节水灌溉工程方面:投资4722万元,解决5个乡镇(街道办)15个行政村、3160户、9480人1.8万亩的农田灌溉;三是在水保生态建设方面:投资3566万元,对信义、吴城镇25个行政村18500余人的水生态环境进行修复,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0km2。通过实施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项目,基本建立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和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水土流失状况得到有效遏制,水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二)多措并举,水生态环境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水资源短缺、水生态环境脆弱是山西基本省情水情,离石区严格落实《黄河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实施方案》和实行水资源全域化配置,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对用水企业实施远程监控,对110户取水口项目依法规范办理取水许可证。投资9600万元,对26.8公里的小东川河河道和王家庄沟道进行整治,该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三)统筹协调,水利发展步入人水和谐共生。离石区建设山洪灾害防治预警系统:30个自动监测雨量站,4个自动水位站,102个简易监测雨量站,11个简易水位站,组成雨水情监测站网;架构起了集网络、数据库、地理信息技术于一体的监测预警平台;建设了由12个无线报警发送站、80个无线报警接收站组成的从预警平台到重点防治区域的报警体系,达到群测群防目的。监测预警平台可实时监测自动雨量站降雨量和自动水位站水位高度,当降雨量或水位达到设定阈值时,监测预警平台会自动报警,提示相关单位结合实际情况做好人员撤离避险措施。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根源

(一)城乡水务一体化步伐缓慢,水市场化功能失调。水治理体制机制不充分、不协调,城乡水务一体化改革试行阶段,地下水偷采、地表水乱采现象依然存在,政府投资的引导撬动力不强,涉水领域市场化程度不高,拓展城乡供水一体化,促进城乡供水商业化,管理体制科学化不足。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优化农村用水结构,供水保证率还不高。农村供水工程水费收缴率还比较低,农村居民水商品意识不高,村委补贴水费情况突出,工程重建轻管,管护经费严重不足,管理运行机制不健全,工程效益降低。

(二)储备项目前期费用不足,项目库功能下降。一是已储备的重点工程项目,自筹资金缺口大,致使部分项目立项后难以落实。如北寒沟水库项目可研省发改委2016年6月已批复立项,地方自筹资金无法落实。中部引黄离石小水网配套工程,省政府要求“明年实现供水企业零突破”,仍需地方资金配套落实。

(三)水利执法队伍匮乏,专业技术人员薄弱。水利资源人才有限,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匮乏,河道监管工作方面,水利部门仅有7人拥有执法证,对全区河道进行巡察检查,无法保证巡查检查的效果。

三、意见建议

(一)总体布局,强化水利规划的统领和约束机制。在“十四五”水利发展总体规划方面,统筹推进黄河水、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矿井水五类水源供水机构趋于合理,全面开展取用水户水权确权登记,逐步实现水市场化,形成配置合理、用水有偿、投资多元、运管高效、城乡一体、监管有力的现代化治水兴水体系。按照“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的总体布局,对集中供水工程建立合理水价和水费收缴机制,鼓励乡村、企业、能人、大户等社会公众共同参与承包供水设施,建设新水源项目体系,促使水利工程维修管护一体化,确保农村居民生活生产用水条件外,将水商品化、市场化,达到以水养水、供养结合的新模式。

(二)保护水源,创新水利投融资体制机制。加强宣传节约水资源力度,加大水利基础设施骨干网络建设,构建离石小水网工程投融资渠道,选择社会资本参与水利投资方式,积极探索水土保持、农田水利等农村水利项目“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采取“农民土地入股+社会资本建设运营+政府投资补助”的方式,鼓励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经营主体参与投资建设农村水利设施。

(三)引进人才,激活水利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水资源水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水利专业人才,发掘本土人才,规范专业技术人才岗位化,人尽其才,把离石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才进行二次分配对号入座,既发挥其最大能量,创造更大价值,又解决部门人才短缺的问题。引进高校毕业生、留住吕梁籍回乡创业人员,给单位补充新鲜血液,使单位充满活力。进一步加强现有专业人员的岗位培训考核制度,制定“能者上、庸者下”的工作机制,激活单位在职人员工作责任感、使命感。

(四)全盘统筹,赓续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水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是检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中之重。开展城乡水务一体化改革,拓展城乡供水一体化,形成政府指导、企业入股、合理管制、有序竞争的水市场,促进城乡供水商业化,管理体制科学化。因地制宜布局城乡供水体系,加大投资力度,深入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通过城市自来水管网延伸、农村村内供水设施配套及管网完善,双向延伸,有机对接,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作者单位:离石区水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