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政教专刊

小小山城我的魂

□ 晋晓鹏

驾车出去,漫无目的,信马由缰,竟向城北的山垣驶去。不想,比我还衰老的代步车一路呻吟,走到半山便没了力气,毫不客气地竟把我扔在了半道上。索性弃车徒步,向山垣爬去。

路虽有些陡,却是柏油的,很宽。谁说政府不作为?曾几何时,政府竟悄无声息地就在这山里修了这样一条高规格的公路?真阔气!

这里是石楼县城北面的一处山垣,山风习习,极目远眺,天旷地阔,浩渺苍茫,心窗豁然敞亮开来。伸展双臂朝天深吸一口气正欲大吼一声,吐吐心头郁闷,就忽然看见不远处的地埂下,一对小恋人正在抱头热吻,只得赶紧把一口郁气咽下,调转身急忙向南溜去。天可怜见,让我发现地早,不然傻愣愣仰天一声吼,惊散了鸳鸯事小,惊碎一场春梦那可罪莫大焉!

站在垣南,极目远眺,漠漠小城,山岚雾罩,云蒸霞蔚,尽收眼底。小城就像一个身着轻纱的美女,头东脚西,腿伸南北地翩翩舞蹈于群山之间。东西四水汇一河,给这个山间美女倾注着楚楚灵气,南北七沟八岔仿佛飘舞着的是小城美女的各式裙带和臂膊,南北两路绕山而行,蜿蜒而去,仿佛小城美女正在踏着旋律在翩翩起舞。城中此起彼伏的楼群,凸显着小城的身型,纵贯东西的长街,勾勒着小城优美的曲线,远远看去,小城虽有些拥挤侷促,却随山就势挥洒自如;虽有些土俗,却精巧灵动一身秀气,虽有些简陋杂乱,却处处蕴含着亲和与温馨!

打从记事起,小城就是我的向往:城里的电灯电话,城里的高楼大厦,城里的车来车往,城里穿着干干净净衣服的工作人,还有说着那悦耳动听的城里话……都令幼年的我无限着迷与神往!

忽一日,也没见祖坟冒青烟,咱也竟挺着个脑袋,也成了一个城里的工作人,直到有一天,也有幸与一班高人、同僚,坐而论道,共同谋划小城的东延、南扩与北进,一同夜以继日地为小城制新鞋、缝彩衣,舒筋活络搞健美。寒来暑往,披星戴月,几多风雨,几多尘泥?直到有一天,山青了,水绿了,街宽了,城大了,车多了,楼高了,满城红火热闹了。若不是这疫情捣鼓,咱如今退休赋闲,每天与朋友们,喝喝小酒品品茶,扭扭秧歌唱几嗓,岂不是神仙过的日子?城小怎么啦?小城的广场也很宽敞,小城的高楼也很靓丽。小城有小城的特色,小城有小城的韵味。小城没有陌生的面孔,小城没有客气的壁垒,帮了忙不用说“谢谢”,踩了脚不必说“对不起”,吃饭可以记账,装潢可以赊货,说起来都是朋友,扯起来都还是亲戚。生活在小城,那种其乐融融的氛围,那种毫无戒备的舒心,着实令人陶醉、更是令人痴迷!

屈指算来,我与小城为伴已有四十多年了。这四十年的岁月,四十年的陪伴,四十年的风雨同舟,四十年的相濡以沫,亲眼见证了小城从一个衣衫褴褛的“毛头小孩”,蜕变成眼前娉娉婷婷、落落大方的"美女"。这其间,有多少人从一个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变成了步履蹒跚的华发老人!这小城的每条街每条巷,渗透着小城人多少的青春岁月和心血汗水?又蕴含着多少人的甜美梦想?

然而,近些年来,有一些土生土长的小城人,似乎嫌弃起小城的侷促与偏僻,悄没声息地在外地购房置地,接二连三地赶时髦举家外迁。但我却决不会弃小城而去,因为,这小城里,有我的青春、有我的梦,有我的心血、有我的魂!尽管小城有诸多的不尽人意,我也愿与小城同荣辱,共命运,哪怕她红颜老去,我定将不离不弃陪她到百年!

西岭巍巍作丰碑,

屈水汤汤照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