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一半住户当上“文明户”
□ 本报记者 梁英杰
穿过一条林荫小道,走进方山县圪洞镇前东旺坪村,入目之处便是干净整洁的街道、蜿蜒曲折的木栈道、充满欢声笑语的儿童乐园,再加上原生态的乡村风貌,错落有致的民居,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在展现着这个村子与众不同的地方。
前东旺坪村是修建横泉水库时的整村移民搬迁村,也是我市首批“移风易俗示范村”。村党支部书记薛永生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村“两委”就着手提升村民道德素质和乡风文明建设水平,把移风易俗融入重点工作和村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开展了‘文明户’评选活动,在树立文明乡风的同时扎实推动移风易俗工作。”
薛永生口中的“文明户”评选囊括的类别不少,分别有孝老爱亲、勤俭持家、勤劳致富、诚信守法、崇文学技、助贫帮困、拥军爱国、环保卫生、邻里友好、教子有方、移风易俗等11个类别,但是在评选的过程中,全村536户人口,竟然有270户入选“文明户”。
“村里一半的人家都当选上了‘文明户’,想要推进移风易俗就不难了。”薛永生介绍,前段时间,村民薛小明的母亲逝世,不仅没有大操大办的摆席收礼,上坟的时候也没有焚香烧纸、燃放鞭炮,一切按照《村规民约》的规定执行。而且由于疫情,身处外地的孙子也积极配合疫情防控要求,没有赶回家拜祭。说起村民们移风易俗的变化,前东旺坪村委委员安泽梅的脑海中这样的故事数不胜数。
牛爱莲在丈夫下岗后,一大家子的主要收入来源就只能依靠种地维持。随着孩子们的长大,牛爱莲有了更多自己的时间,听人说有一份打扫卫生的工作,她就立马去了,凭借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现在也多了一份收入。牛爱莲还是村里孝老爱亲“文明户”的典型代表,说起现在的生活变化,她对未来的好日子充满了期待,也希望用这份勤劳影响更多村民,推动村子的风气越来越好。
“传统丧礼旧模式急需转变,提倡举办追思会现代理念,丧事简办新风尚一致赞美,治丧人员确定在有限范围……”一首极富乡土气息的秧歌不仅唱出了方山县圪洞镇前东旺坪村的《村规民约》,也把文明乡风的观念唱到了村民的心坎里。
如今,随着前东旺坪村移风易俗不断深入推进,评选“文明户”不仅给村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文明乡风也丝丝缕缕拂面而来。薛永生认为,坚持“文明户”真评真比,引导群众摆脱过去铺张浪费的丧事操办习俗,积极响应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的号召,形成人人争做“文明户”的良好局面,以文明评比促进农村“治风”工作深入人心。
新事新办长了贺书记威信
□ 朱敏
前段时间,汾阳市杨家庄村贺海祥为小儿子张罗结婚的事情,贺海祥说,孩子们能走到一起,懂得自己赚钱养家过日子才最重要。亲家两口子也表示理解,认为今后孩子还要买房,要生活,再要彩礼只会给小两口增加负担。
贺海祥还有一个特殊身份,是村里的党总支书记。移风易俗推进工作以来,他带头在村里签了移风易俗承诺书。“我是村支书,既然签了承诺书,就不能只是走过场,自己的儿子娶媳妇更得带好头。”“婚礼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件大事,我们是自由恋爱,爱情贵在真心,不慕奢华,初衷就是体谅父母,感恩父母,不增加父母的负担。在我们眼里家庭和睦,感情深厚比要多少彩礼都重要。”作为一名中共党员,新娘樊光媚更能感知移风易俗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樊光媚是山西省人民医院的一名护士,由于工作繁忙,她和爱人平时很难抽出大量时间准备婚礼,这次响应村里移风易俗政策要求,他们的结婚别有风味。
“书记儿子结婚都这样做,我们也应该跟着做。”这段时间,老贺看到村民们为自己一大家子的做法点赞,心情格外好。党员带头是改变陈规陋习、不良之风,推动移风易俗活动深入开展最有效的方式。在贺海祥的倡导带领下,杨家庄村的党员干部除了带头抵制高价彩礼的陋习,还经常到村民家里讲政策、做宣传。通过召开党员会、村民代表会、红白理事会、张贴村规民约、村喇叭广播、红白事上现场宣传等多种形式,确保婚丧新规人人皆知,争取全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目前该村一场红白事办下来,群众比以前能省下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红白事大操大办、相互攀比的风气不见了,节俭办事、文明办事的新风深入民心,真正让群众从移风易俗改革中得到了实惠。
候泽伟和田翠萍夫妇在给儿子举办婚宴时,没有收礼金、也不摆桌待客;杨晓燕公公去世,村委给举行了简单的追悼会,家里没办酒席,一切从简……今年清明期间,集体代祭、家庭追思、网络祭祀等绿色文明的祭扫成为杨家庄镇更多群众的选择。在杨家庄镇,积极响应移风易俗倡导,这样的家庭有很多。
如今,随着移风易俗宣传倡导的不断推进,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新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争脸面、讲排场、摆阔气”的过时观念正在悄然淡化,移风易俗已然成为杨家庄镇的新风尚。
阴湾村为75岁以上老人集体过生日
□ 王卫斌
“现在,75岁以上的老人可以来这里免费吃饭,村里每年还会给他们一起过生日,吃蛋糕、送礼物,老人们幸福着了……”看着这些温馨的画面,岚县阴湾村党支部书记周志平感慨万千,“村里曾是十里八乡的‘难管村’,村里穷、宗族也多,大家心不在一起,闹事纷争特别多。但随着移风易俗工作的推进,村里的这一切在悄悄发生变化。”
在阴湾村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村里老人过生日的温馨画面照片在墙上随处可见。这些图片反映出当地大操大办过生日等传统习俗悄然发生的变化,也是该村打造移风易俗示范村带来的新风尚。
可以看到的变化太多了。“一约四会三中心”工作机制是岚县乡村治理的重要抓手。通过在各行政村制定切实管用实用的村规民约,成立健全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建立并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便民服务中心、综治中心,推动乡村移风易俗,提高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勤读书多学习、邻里间有情谊、互相帮助如兄弟……”老党员魏保红每天路过村宣传墙上的村规民约总要认真读一遍,他说:“这是我们村的村规民约,内容涉及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朗朗上口,特别好记。”周志平介绍,“我们村里除了修订了村规民约,还建立了‘四会三中心’,在婚事新办方面,乡亲礼金一般控制在200元之内,农村办酒席每桌不超过700元。在丧事简办方面,提倡村民厚养薄葬,倡导家庭追思会,缅怀逝者生平,激励后人奋进。”
在满月、生日、升学、就业、入伍、乔迁等喜庆事宜时,阴湾村人自觉抵制盲从攀比、跟风宴席,做到不请客、不送礼、不收礼,不讲排场,不比阔气,在亲朋好友间通过一束鲜花、一条短信、一杯清茶、一句问候等文明方式,表达贺意,增进感情。自觉除陋习、树新风。
阴湾村还进一步总结和推广“道德银行”“文明积分”等奖励模式,推广农村互助型养老,积极引入相关公益组织,不断完善文明服务方式和内容等。
破旧立新,提倡婚事新办;摒弃陋习,提倡丧事简办;崇尚友情,提倡喜事俭办,如今的阴湾村,正全力打造移风易俗文明示范村,也在文明的道路上越走越幸福。
村民李二小直夸“白事简办”好!
□ 安豪
去年,家住交城县大营村的李二小81岁的父亲去世后,他犹豫不定:“父亲的葬礼到底该怎么办?”亲朋好友给他提建议:老人去世,不扎纸张,不送花圈,不请乐队,酒席办得简单,同村人会笑话。村“两委”干部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上门做李二小的工作。李二小思来想去,还是按照村里的统一标准为父亲办了葬礼,那一天,村里还专门组织干部上门全程服务。
现在回想起来,李二小没有看到同村人笑话,反而觉得“白事简办”的政策的确好。
在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以来,大营村将移风易俗“三字经”挂在进村最显眼的位置,“重厚养、简婚丧、勤为本、俭养德……”通过简洁上口、好记易懂、群众明白的形式造浓宣传氛围,把推行新风尚的种种细则和好处圈点出来,内容全面、贴近实际,提倡勤俭节约、反对大操大办,地地道道的“顺口溜”成为指引群众树立文明新风的一种宣传教育新模式。同时利用村级大喇叭、宣传栏、张贴标语等形式进行移风易俗广泛宣传,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文明意识和道德素质。
“移风易俗三字经,我们村老人小孩都会背,也懂得它的意思。过去,村里一旦有人出殡,整个村都能听见哀乐声、鼓乐声、鞭炮声,亲属不论多远、工作多忙,都得放下手中的活,回家参与治丧,浪费人力物力精力。现在简办丧事省事省钱省力,我是发自内心的支持。”李二小说,他今后会加入移风易俗的宣传队伍中,以他个人的切身体会,向村民大力宣传移风易俗的好处,让大家积极响应。
梁小岗是大营村党支部副书记,还兼任红白理事会理事长的,他介绍,2022年,全村有两户举办婚礼,两家彩礼均未超过10001元,随礼礼金亲属一律200元以内,宴席控制在15桌以内,每桌成本控制在500元以下。全村倡导丧事简办,树立厚养薄葬观念,弘扬孝老敬老传统美德。破除丧葬陋俗,7户丧事活动在理事会的沟通协调下,简化丧葬仪式、缩短丧葬时间、缩小丧葬规模,减少不必要的迎客、送客、摆宴席礼节,丧葬活动全部控制在5天以内。
“我村将继续执行好红白理事会的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合全村之力,保持好吕梁市移风易俗示范村的荣誉。”大营村支部委员王映文讲到。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风俗。大营村将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生根发芽,多措并举倡导殡葬改革、提倡婚事简办、树立优良家风,让移风易俗的春风吹进家家户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