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冯海砚)创建双拥模范城是弘扬拥军优属、拥政爱民优良传统,是做好双拥工作的重要载体,是密切军政军民关系,促进军民融合、军地共建深度发展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汾阳市深入持久地开展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城活动,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将双拥工作推上一个又一个新高潮。
为使双拥工作形成合力,汾阳市委、市政府站在讲政治、顾大局、谋发展、促和谐的高度,始终把双拥工作摆在首位。及时成立了双拥工作领导组,由市委书记、市长担任双组长,下设56个成员单位,对全市双拥工作进行统一领导、组织和协调,实行军地合署办公,优化双拥工作中的具体事务。并将双拥工作纳入议事日程,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列入党政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积极召开党委议军会、军政座谈会等会议,及时解决新问题,充分调动了党、政、军、民的积极性。在全市形成一把手负总责,党政军齐抓共管的双拥工作新格局。
军地各级始终把弘扬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光荣传统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自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汾阳市深入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爱国主义国防教育,营造了良好的双拥工作氛围,增强了全市军民双拥意识和国防观念。将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部队教育方案,列入地方党委、政府及组织、宣传、教育、文化等部门的年度工作计划并具体落实,加强了双拥文化建设。充分利用重要节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在建军节、清明节、烈士纪念日等重要节日,通过国防教育活动、国防教育讲座,红色文化传承等形式广泛开展爱国拥军、革命传统,拥政爱民的教育活动;是广泛利用传统媒体及新型媒介宣传报道。大力弘扬军地共建、军民合力的事迹,激发了双拥工作的活力,扩大我市双拥工作的影响度;加大维护烈士纪念设施等传统教育基地的投入。全市对零散纪念设施进行了摸排和抢救保护工作,投入大笔资金对敖坡红色基地进行大范围的打造,使烈士纪念设施这些传统的教育基地得到更好的保护,较好的发挥了烈士纪念设施传承爱国教育的主体作用。
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是我国军民在长期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光荣传统。该市在“春节”“八一”期间党政军协同组织慰问部队、重点优抚对象,让他们感受到政府对他们的关怀和爱护。对立功受奖现役军人和边海防官兵家属送喜报、送祝福、送安心,让现役军人和边海防官兵及家属充分了解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和优抚政策,深入了解我市的经济发展,使现役军人在部队能安心服役,安心投入到保家卫国的工作中去,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同样也是他们感受到“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继续发扬我军不怕苦不怕累的优良传统。
该市党委政府始终把关心、关爱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作为份内事,把为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解难题,办实事作为一种责任,最大化地发挥了职能,为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服务。
优抚对象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按照优抚对象抚恤标准随经济增长的自然增长机制,提高了部分重点优抚对象的抚恤补助标准,按照逐月发放的形式落实了重点优抚对象的抚恤待遇;义务兵家属优待金按时足额发放,以解决现役军人的后顾之忧,近年来,该市共计发放义务兵家庭优待金2118万元;大学生入伍奖励金63.6万元;积极开展“解三难”活动,对3000多名重点优抚对象和困难退役军人进行了救助帮扶共计发放困难救助金602.14万元;积极开展对优抚对象的医疗救助工作,主要采取为重点优抚对象大病医疗补助的形式,为重点优抚对象发放医疗补助63.25万余元,基本上解决了优抚对象看病难的问题;对全市12600户军人家庭全部悬挂了光荣牌。同时建档立卡、优待证的发放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安置工作稳步推进。四年来,共接收选择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340名,发放一次性自主就业补助金419.4万元。接收符合安置条件的退役士兵和转业士官57名,采取档案打分排序的方式,公平、公正地安置到位,并发放待安置期间生活费共计45.6万元,联合人社局为431名退役士兵进行了保险接续,共计476万余元;为退役军人召开了就业创业适应性培训会6场次,专场招聘会6次,设立了“退役军人招聘专区”,开展2011—2019年自主就业退役士兵摸底调查并建立信息台帐,审核招考高职院校退役士兵138人,23名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参加吕梁市职业技能培训并获得证书。一系列的培训、招聘活动,提高了退役军人就业竞争力和创业成功率,退役军人获得感、幸福感和满足感不断增强。
政策法规及时化解。为全力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积极稳妥地处理涉军案件和问题,汾阳市多次召开涉军信访专题会议研究信访案件,成立退役军人事务局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及时排查各类涉军信访矛盾,全面落实有关政策,实现了建党100周年期间零上访目标。近年来,中央、省、市交办的我市信访案件已全部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