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至16日,山西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深入汾阳市开展活动,将耕读教育、劳动教育、专业教育和实践教育有机融合,扎实开展红色教育、物种普查、走访调查等活动,助力乡村振兴。
在汾阳市田间地头,该实践队队员对农业外来入侵物种普查。目前我国已发现660多种外来入侵物种,其中71种对自然生态系统已造成或具有潜在威胁并被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219种已入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他们此次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重要的一项就是对汾阳市农业外来入侵物种的发生情况开展调查。他们深入田间地头、农田区域、果园、林地、农田沟渠、庭院及周边、道路边侧、水库沿岸等不同生境,根据不同植物的生长习性和生境特点,划定重点踏查区域,设置踏查路线和踏查点,以省农业外来入侵物种普查清单中的物种为主要目标,结合前期实地踏查采集到的数据,有针对性的对汾阳市农业外来入侵物种的发生情况开展调查,并借助手机APP对发现的目标物种、物种分布盖度、物种生境以及经纬度、海拔等信息进行实时记录。调查人员当场对已经发现的外来物种地防治措施进行解读,进一步为保障了当地农作物和生态环境,为汾阳市创建重要湿地验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汾阳市周边村庄主要种植核桃、玉米和高粱,村庄用地以种植蔬菜为主,其中白粉虱在番茄、豆角和茄科植物上的发生率较高,我们防治病虫草害并不是要彻底消灭病原微生物和有害昆虫,而是要与这些生物和谐相处,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因地制宜,有效地将它们控制在经济危害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山西农业大学教授张利军向身边的学生讲解道。
走访调查中,队员们还不间断开展政策宣讲,用所学知识切实帮助村民更好、更科学、更全面地将现代技术投入到农业建设和生产中。记者 冯海砚 通讯员 杜海燕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