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争通过3—5年时间,把我市建设成为世界级清香型白酒核心产区、中国原生态酿酒示范区和世界知名的酒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这是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的《吕梁市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行动计划》(简称计划)描绘的白酒产业发展蓝图。《计划》瞄定“打造十里酒城,建设酒都吕梁”战略定位,立足“以酒为基、以旅为纲、酒旅融合、多元发展”总体方向,是我市未来几年发展白酒产业的“施工图”。
定下硬指标
融合酒文旅
《计划》提出,白酒产能2022年底达到40万吨,产量达到33万千升,白酒及相关产业产值实现350亿元。力争到2025年底,白酒产能达到60万吨,产量达到50万千升,白酒及相关产业产值突破500亿元,建成世界级清香型白酒核心产区。储酒规模到2022年底达到7万吨,力争到2025年底达到40万吨,带动全市白酒产业向老酒、陈酒方向发展。优质原料基本实现自给,到2022年底,建成30万亩有机高粱基地,力争到2025年底,建成50万亩专业化、标准化优质酿酒专用粮基地,全力打造成为中国原生态酿酒示范区。
2022年底,总投资200亿元的杏花村酒文旅融合项目全面开工。力争2025年底,初步形成集古村古镇、酿酒基地、技艺展演、康养休闲、观光农业等为一体的酒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体验观光游客达到每年500万人次以上。
龙头企业带动
打造吕梁白酒新旗舰
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支持汾酒集团利用国家级技术中心平台优势,发展高中端产品,拓展省外、国外市场,培育形成一批50亿元级、百亿元级的超级单品,力争2022年底销售收入达到300亿元。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组建成立山西杏花村酒业集团,高起点打造白酒新旗舰;支持其他中小白酒企业适度扩大规模,提升竞争力。形成“双雄并立、两核多点、双轮驱动”白酒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支持鼓励民营白酒企业加盟或入股(可以以资本、基酒折价入股),重点支持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参与,形成“基酒整合、品牌塑造、标准引领、融资服务”等产业链条,打造吕梁白酒行业新的“旗舰”。
支持龙头企业通过适当扩大产能、整合(联合)小酒企等方式,不断做强做大。
积极推进小微企业“小升规”,打造白酒产业“梯形矩阵”。
推动白酒项目建设,加快提升产业规模。
加快推动小微白酒企业技改升级,积极引导支持五年内通过技术改造扩大产能,达到1000吨以上。
设立白酒企业“小升规”专项补助资金,在省级专项资金补助的基础上,市级再补50万元,县级再补50万元。
实施储酒基地建设行动,形成以汾阳和文水为重点,方山、孝义、临县、柳林、兴县等多点支撑的储酒新格局,力争储酒规模达到40万吨。推动中汾酒城20万吨储酒车间年内投运,打造世界一流储酒基地和中国藏酒第一城。推动文水10万吨储酒基地建设。推动方山、孝义、临县、柳林、兴县5个储酒基地建设。
打造“吕梁白酒”品牌
形成品牌规模效应
实施品牌创建行动,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协会带动,按照“集群发展、抱团前进、打造品牌、抢占市场”原则,全力打造“公用品牌+企业品牌”的吕梁白酒集群品牌,形成品牌规模效应。
加大“十大烈酒产区·吕梁产区”区域公共品牌宣传力度,进一步扩大影响力。注册“吕梁白酒”区域公共商标,统一品牌形象,铺天盖地全面宣传推介,制定品牌使用章程和规则、标准等,推进实现区域品牌聚合效应最大化,让区域品牌成为产业集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名片和支撑载体。
依托汾阳、文水等品牌集聚区,以汾酒、竹叶青等企业品牌为核心,联合其他白酒品牌,构建“知名高端品牌为龙头、中端品牌为支撑、其他中低端品牌为补充”的“名酒”区域品牌。
打造“吕梁白酒”产品品牌,依托杏花村酒业集团公司,打响打亮具有产品特色、区域特色的公共产品品牌。
加快发展知名企业品牌,支持杏花村酒业集团“清香一号”、庞泉酒庄“庞泉”商标打造全国知名品牌,力争再培育20个省内知名品牌。
组织评选吕梁白酒“十朵小金花”“十大品牌”。
实施营销和标准化行动
提高市场占有率
实施市场营销突破行动,加强白酒品牌推介,巩固重点市场,开拓潜力市场,不断提升我市白酒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与中国酒业协会深度合作,高质量举办好“中国杏花村国际酒业博览会”。扩大参展地区范围和参展白酒品牌数量,吸引国内白酒主产区厂商参展,为参展企业和机构提供原料联采、基酒采购、产品交易、资本合作以及技术交流等多种服务的综合型会展平台,提升吕梁白酒品牌形象和吕梁白酒产区在世界和国内的影响力。
加快推进山西中国白酒交易中心建设,建立清香型白酒产品交易、信息服务和文化展示三大平台,引进一批销售企业和物流公司入驻交易市场,每年举办两次全国性订货会和品酒会,提高吕梁白酒全国市场占有率,开创吕梁白酒营销新局面。
持续举办好吕梁白酒丝路行活动,不断提高吕梁白酒市场占有率,把吕梁打造成北方最大的国际烈性酒产区;积极参与综合保税区、自贸区建设酒类进出口检测服务平台和白酒国际技术性贸易措施评议基地等,解决技术壁垒和贸易壁垒问题。
引导白酒企业培养组建自己的市场营销策划、产品销售、包装设计等专业团队,根据自身产品优势和目标客户群,选择建立适应企业可控的营销渠道,构建“线上线下、渠道稳定、重点区域突出”的现代营销网络。
实施标准化行动,坚持“以质取胜、安全为先”核心理念,不断健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加强质量基础能力建设和产品质量风险防控,确保白酒质量安全总体水平。
依托汾酒集团国家级技术中心、山西大学杏花村学院和山西酿造产业研究院,研究制定发布清香型白酒优质标准、普通标准和清香型白酒酿造及制曲技术标准体系,推进白酒企业按照标准技术生产,提升吕梁白酒生产标准化水平。
推进吕梁白酒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投入运营,制定标准化基酒产品的量化指标,通过内部专家初评、理化指标检测、外聘专家盲评、同位素检测等程序确定白酒等级,为吕梁白酒交易、储藏等提供科学依据。
发挥农业资源优势
建设有机高粱基地
继续发挥吕梁本地农业资源优势,将高粱种植与酒业发展有机结合,建设酿酒专用高粱种植基地。出台支持红高粱基地建设的实施意见,采用“酿酒企业+合作社+农户”“粮食企业+合作社+农户”等运作模式,按照“绿色、有机”要求,采取订单种植、提供优良种子、开展技术指导、最低保护价收购、农业保险等方式,实行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种植。
实施“551”人才培养行动
提供人才支撑
加强白酒勾兑、生产、营销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为白酒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依托江南大学、山西大学杏花村学院、山西酿造产业研究院等专业院校,发挥汾酒集团优秀勾兑师、酿造师、技术工人等优势,采取“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方式,培训500名白酒勾兑师、500名酿造师、1000名技术工人。
实施“酒+”发展行动
延伸白酒产业链
围绕白酒主业,发挥其关联带动作用,大力培育延伸白酒产业链。
按照“一点两轴三片区”规划,加快推进“酒+文旅”融合发展,全面开工建设杏花村酒文旅融合项目,打造世界级酒文化旅游胜地。
打造酒旅融合展示平台。依托吕梁广场,建成吕梁白酒文化展示馆、白酒产品展示馆、酿造技艺展示馆,酒吧、餐饮消费区等多形式结合的酒文化体验景区景点,成为吕梁市区旅游的新亮点。
以汾阳市为中心加快建设“酒+包材”专业园区,打造山西乃至华北地区最大的酒类包材生产基地。实施包材扩能工程,积极发展玻瓶、纸盒、塑料薄膜等包装材料,提高包材本地配套率。
按照“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清洁利用”原则,利用白酒企业附产的酒糟等工业废料生产畜用饲料,重点培育一批饲料加工企业,实现“酒+饲料”协同发展。
依托白酒企业和吕农公司,推进“酒+化肥”循环发展,利用白酒企业生产的废渣、废料,生产有机化肥,实现酒企废料循环利用。
强化组织领导
做好协调服务
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吕梁市白酒产业发展专班,统筹推进规划布局、项目审批、财政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用地保障等工作。市直各成员单位主要领导靠前指挥、亲自推进,保障白酒产业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成效。各有关县市区也要参照成立工作专班,明确责任分工,分解细化任务,狠抓工作落实,协调推动、督促指导本区域白酒产业发展。
发挥政府专项资金引导作用,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建立起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资格局,为白酒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强化责任落实,聚焦白酒产业发展年度目标任务,逐项拉出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措施清单和结果清单,形成政府推动、部门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促进各项工作落实见效。
强化规范管理,清理整顿白酒产能批多建少、批而不建等问题,重新规划审批或整改。新建酒项目必须符合吕梁白酒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审批部门方可办理有关手续。
强化协调服务,涉及白酒产业项目有关审批事项,市县有关部门要开通项目审批绿色通道,简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间,实现快捷高效审批,促进项目规范有序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