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市工信局的产业数据显示:2021年,全市规上白酒企业同比增长13%,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8%,销售收入240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7%。
从2016年到2021年,全市白酒产量从8.2万千升增加到18.5万千升,占到中国清香型白酒的五分之一、山西省的三分之二以上。这些数据说明,我市白酒产业继续呈现结构性繁荣;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产能向优势产区集中明显;陈年白酒消费备受青睐;数字化加速产业转型升级;白酒消费多元化特征明显。
2022年1—5月,我市共有酒类生产企业203家,其中白酒生产企业128家,专营配制酒生产企业75家。白酒产能35万吨,其中规上产能25万千升。
决胜负者,长于布局。发展白酒产业,不仅要有战略谋划,还要善于应变求变,有智慧,有策略,有方法。在“十四五”白酒产业的新发展阶段,我们要深入研究中国白酒产业在要素优化、技术进步、管理创新和效率升级等方面的产业迭代升级路径,具体讲,一是体制机制创新。构建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体制环境,激发活力,最大程度调动个人和企业的积极性,将个人和企业的逐利动机转化为对经济和社会有利的行为。因此,对名优白酒品牌、名酒产区从政府层面予以保护和重视,出台政策、公平竞争,促进生产要素的跨区域流动,让市场合理配置资源,形成合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行为变革创新。政府、企业、消费者各个市场主体明确角色和界限,从政府做起,提供产业发展的基础性经济制度、集中精力做好顶层设计,通过产业政策引导地区白酒产业发展方向,为白酒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企业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推动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企业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使之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三是发展方式创新。推进白酒产业从要素投入数量、投资规模驱动为主向依靠要素质量和科技进步为主的创新驱动发展方式。包括优化酿酒原料、大力推行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政产学研协联动创新体系、推进产品和工艺新、优化经营模式、提高管理效率等方面,推动白酒产业在质量、品牌、营销等方面的创新,以此化解日益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压力,提高生产效率,向市场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提高白酒产业供给侧质量。与此同时,积极发展我市白酒产业在市场上的新模式、新业态,促进白酒产业向中高端升级,增强白酒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