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国庆特刊

祝福祖国 喜迎二十大

沃野黄,丰收梦

受访人:石楼县灵泉镇车家坡村农民郑瑞平

记录人:本报记者阮兴时

郑瑞平:在这个丰收的时节,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的喜讯传遍石楼,令我们倍感鼓舞,我们永远不忘党的恩情、永远不忘总书记的嘱托,用我们农民的智慧种好地、多打粮,用丰收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吃过早饭后,石楼县灵泉镇车家坡村农民郑瑞平带上草帽前往他130亩的庄稼地,细心地查看一场大风过后谷子的受损情况,一株一株将被风吹倒的谷穗子扶起来:“这是长得太饱满才被风压倒了,不赶紧扶起来就可惜了。”经过一早晨的忙碌,看着漫山遍野色泽金黄、颗粒饱满的谷穗子随风摇曳,郑瑞平舒了一口气说:“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风吹谷浪,洋溢着农民们收获的喜悦。2021年,车家坡村实施高标准化农田以来,郑瑞平将自己原先的60亩庄稼地扩大到了130亩。购入两台大型拖拉机,再配齐旋耕机、秸秆机、深松器等小型机械设备,自己一个人管护这么一大片土地游刃有余。

52岁的郑瑞平脑子活,接受新事物很快,不仅对党的政策知晓度高,对现代化的农业设备也是样样精通,是一名典型的“现代化农民”。“我的130亩地里,有70亩玉米、30亩谷子、30亩高粱。按照去年的价格,谷子每斤2.2元,玉米每斤1.3元,高粱每斤2.2元,今年的收入至少在15万元左右。” 郑瑞平告诉记者,“靠天吃饭那是老皇历了,要想亩产高,就得相信科学种田。如今种庄稼,无论从土地流转、种子下地,还是田间管理再到机械化收割,农业现代化的影子在庄稼种植的各个环节体现得淋漓尽致。”

至于销路,郑瑞平自是不愁。“按需种植,按需收购,不仅节约了生产成本,解决了粮食的销售问题,也让粮食的销售价格有了保障。”郑瑞平说。通过高标准化种植,车家坡的谷子、高粱、玉米不仅规模大、品质高,如今已是远近闻名,十月份一过,各地的收购商就会陆续前来,在地头上进行收购,价格还要比别的村贵上三两毛。

深海蓝,航海梦

受访人:大连海事大学大一新生闫昭源

记录人:本报记者韩笑

闫昭源:作为大连海事大学的一名大一新生,我将践行“学汇百川,德济四海”的海大校训,传承“坚定、严谨、勤奋、开拓”的海大精神,发扬“同舟共济、艰苦卓绝、科学航海、爱国为根”的海大传统,用拼搏的精神、实干的态度、自信的胸怀,接过前辈手中的接力棒,为祖国的航海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国作为一个海洋大国,建设海洋强国对于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和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我希望未来能为祖国的航海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谈及自己的航海梦,闫昭源的眼神中满是坚定。

今年18岁的闫昭源是大连海事大学的一名大一新生。关于航海的梦想,还要从闫昭源读初中的时候说起。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从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当时的西方列强便是通过海洋敲开了侵略中国的大门。从那一年到新中国成立的一百余年间,华夏遭遇外敌从海上入侵多达470多次。近代中国之所以饱受屈辱,正是因为没有一个强大的海防。”历史老师激昂又肃穆的话语,在闫昭源耳边久久萦绕。

从那时起,他的心中便埋下了梦想的种子。之后,闫昭源更是格外关注航海方面的知识和新闻。

“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圆满完成万米深海海试任务;我国首艘万吨级海事巡逻船“海巡09”轮在广州加入海事执法序列……伴随着中国的海洋事业的高速发展,闫昭源的航海梦想也愈发坚定。

2019年,初中毕业后的闫昭源进入吕梁学院附中学习。三年间,他从没有停止过提升自己。他参与创立了吕梁学院附中第一个学术类型社团——英语社,还组织参与了多项大型晚会。此外,他的学习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

2022年高考结束后,怀着一颗航海报国的心,闫昭源毅然报考了大连海事大学。这是一所实行半军事化管理的学校,曾经培养了陈干青、马家骏、贝汉廷、鲍浩贤、方枕流、王亚夫等一批航运先辈,素有“航海家的摇篮”之称。

“航海报国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步入大学校园,我将始终保持实干奋进的姿态,迎难而上,刻苦钻研,为建设海洋强国而不懈奋斗。”闫昭源说。

乌金黑,太阳梦

受访人:山西焦煤汾西矿业集团水峪煤业综放队张旭峰

记录人:本报记者刘华

张旭峰:作为一名“开采太阳”的煤矿工人,我深感自豪与激动。安全历来都是煤矿生产的重中之重,我将带领班组成员不断提高安全意识,立足矿井安全生产实际,强化现场安全管理,继续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矿工精神,为全市煤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咱们工人有力量!嘿!咱们工人有力量!每天每日工作忙,嘿!每天每日工作忙,盖成了高楼大厦,修起了铁路煤矿,改造得世界变了哟变了样!”一首《咱们工人有力量》,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工人们以高昂的斗志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事业中去。山西焦煤汾西矿业集团水峪煤业综放队第一副队长张旭峰对这首歌更是有着不可言喻的情感,从小在煤矿工人家庭长大的他目睹了煤炭产业的发展历程,也见证了无数的煤矿工人为建设事业所做出的伟大贡献。

2013年10月,24岁的张旭峰也加入了煤矿工人的行列,成为掘进队组的一名巷道掘砌工,也开启了他十年如一日的“井下生活”。

高强度的工作和艰苦的环境并没有打倒张旭峰,反而让他更加坚定了留在这里的决心,他一边努力适应着工作一边不断提升着自己。在井下的日子里,他学会了不少技能,先后到过支护工、采煤机司机、皮带溜子司机、液压支架工、采掘电钳工、回收安装工、采掘技术员等多个工作岗位工作过。

如今,张旭峰对工作已经了然于心,每天凌晨四点钟,他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班前会上,他向工友们交代完工作任务后,总是一遍又一遍嘱咐着安全注意事项。五点左右,他和工友们换上矿工服下井,开始长达10个小时的高强度作业。到了吃饭时间,他们只能拿出自己带的热水和干粮,简单吃上两口便要继续开始工作,直到下午三点多才能升井洗澡,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

“我记得有一次从头顶上掉下来两块大石头,一块把我手里的铁锹砸变形了,另一块正好落在了脚后跟的位置,当时感觉自己真的太幸运了。”张旭峰说。

十年时间,张旭峰将自己的青春献给了井下。和他一样,每一位煤矿工人都是光和热的采集者,更是创造者和奉献者,正是因为他们在黑暗中的辛勤坚守,才能浇灌出绚丽多彩的生活,为这个时代铸造出奇迹与辉煌。

党旗红,振兴梦

受访人:离石区项目推进中心副主任、田家会街道党工委委员陈韶君 记录人:本报记者高鹏艳

陈韶君: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我将充分发挥党的先锋作用,用行动守护初心和誓言,用行动践行使命和担当,听党话跟党走,党旗所指就是党员所向,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个项目建设,忙碌于在各村为老百姓宣讲党的政策等,忙碌于乡镇创城的各项事宜上……但是无论再忙,他都会始终保持清醒,对上级的政策不打折扣地落实、对群众的呼声不打折扣回应,用自己的汗水助推基层发展。

“基层工作事务繁杂,陈韶君总是会分轻重缓急,把每件事妥善处理好。遇到困难的时候,他更是冲锋在前、亲力亲为,积极为群众解难题,在陈主任身上我看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和作为。”陈韶君的同事王瑞瑾说到。在采访之前遇到了陈韶君和党员谈话,在谈话间能隐隐感受到他对党的组织工作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而且对岗位的各项业务非常熟练,相信在其他方面的工作,他也会全力以赴、做到最好,以实际行动彰显党员本色。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我会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的理想信念,敢于担当作为,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管好党组织交给的‘责任田’,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真正落到实处。”陈韶君告诉记者。

“共产党员”是一个神圣而光荣的称号。在战争岁月,无数先烈为了伟大理想而奋斗终生,他们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的幸福,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而在现代,虽远离了战火硝烟,但仍有无数的基层党员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工作着,无私奉献着,用自己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宗旨。

离石区项目推进中心副主任、田家会街道党工委委员陈韶君正是无数基层党员干部中的一位。陈韶君今年41岁,2008年参加工作,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入党的那一刻起,他就告诫自己,要忠诚于党,更要身体力行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在多年的工作中,陈韶君始终坚持把学习放在第一位。他说,加强党的理论知识学习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即使工作再忙,任务再繁重,自己每天都会抽出一点时间学习党的新理论新思想,而且政治理论学习更是工作所需。陈韶君在田家会街道的工作主要以组织、宣传为主,因此他必须不断完善自身理论知识,立足岗位努力汲取干事业所需要的“养分”,不断将所学所做转化为能力所需,挑好交给自己的担子。

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党员干部就是那根把“千根线”绣进基层的“绣花针”,他们在基层工作中“穿针引线”,才能把利民的政策、先进的思想、最新的理论、贴心的服务传达落实到基层。对陈韶君的第一印象就是“忙”,他忙碌于推动各

橄榄绿,安全梦

受访人:中国人民银行吕梁市中心支行刘剑 记录人:本报记者康桂芳

刘剑:作为一名退伍军人,无论在任何工作岗位上,我都会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做好各项工作,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做出自己的贡献。

2000年12月,23岁的刘剑结束了2年的部队生涯,加入到中国人民银行吕梁市中心支行工作,一干就是22年。

作为中国人民银行吕梁市中心支行货币金银科的一名科员,刘建的工作主要负责人民币、金银管理和钞票的处理等工作。每天早上8点20,在开始工作前,他和其他三位同事需要经过一道严格的程序进入一千多平方米的金库,将装有钞票的帆布袋搬运到专门复点场所,一天的工作才算真正开始。“我们要对流通过的货币检查是否有假币或者残损币,还要检查出库入库数额,凭证与额度是否一致等等”刘剑说。复点钞票,核对数额等这种看似简单重复的工作但责任是重大的,涉及财政资金安全,容不得半点疏忽与懈怠。日复一日面对枯燥的凭证和数字,刘剑表现出极强的耐力、毅力和责任心,在每年数百亿资金的收缴、支拨都能做到准确无误。他也受到单位授予的“优秀共产党员”优秀行员”等荣誉称号。

“对人民币的管理其中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对残损币的管理”刘剑说。在针对各地市银行接待能力弱、特残币分散保管不成把、不成捆,上缴难,压库严重等问题,刘剑带领小组成员共同推动了吕梁市金融系统“轮值领办”特残币鉴定兑换模式执行。自2021年以来,接待130余人次,集中鉴定兑换特残人民币11832张、48.76万元,在维护人民币信誉的同时,挽回了老百姓的损失,得到了群众的广泛称赞。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刘剑积极响应机关团委的号召,加入了“央行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参加了建设文明城市社会公益活动,清理大街墙面及电线杆等地方张贴的小广告,打扫无人清理的垃圾堆等等都有他的身影。

脱下军装,他用军人本色续写人生崭新篇章;走出军营,他始终战斗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桃李红,育人梦

受访人:离石区袁家庄中学教师张智楠 记录人:本报记者王洋

张智楠: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我将更好地坚守教育初心,做好育人工作。真诚祝福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祝愿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我已经从事班主任工作两年多了,在七百多个日夜里,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和孩子们的真诚陪伴下,我也和他们一起日臻成熟。”离石区袁家庄中学教师张智楠从一名新手教师已然步入正轨。

2020年,张智楠初到袁家庄中学当数学教师兼班主任,作为一名新手老师,如何把班级带好,如何把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上去?而且初中的孩子们大都处于叛逆期,这个时期的孩子最难带、最不听话,如果在一些问题上处理不好,对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影响特别大。这让刚入门的张智楠犯了愁。

“有一段时间,班里一名同学上课不专心听讲,到了晚上回宿舍睡觉时间,做了一些违反学校规定的行为,我找到这名学生后语重心长的与她交流,并联系她的家长告知孩子当下情况。”张智楠回忆说,班里的学生出现一些违反学校规定的行为后,我们会及时与家长联系,学校和我们会引导学生们走正确的路,让他们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并且时刻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经常与他们谈心谈话。

诸如此类的学生们,张智楠都对他们嘘寒问暖、无微不至。“在学习中我把他们当成学生,在生活中我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家人一样关心、关爱。”张智楠说,只有这样默默地付出关心,我相信孩子们的心理会慢慢成熟起来,学会自主,学会独立,即便受到了挫折,他们也会勇敢地去面对。

“课堂之外,还有漫长的人生。”张智楠说,每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有对天地万物的感受,这种感受能够让大家的内心变得更柔软,对天地自然,对人情冷暖有所触动。作为教育工作者,良好的心态、丰富细腻的情感、积极健康的价值观,永远是教育最重要的部分。

“国庆佳节和党的二十大即将来临,我真诚的祝愿祖国,越来越强大。也祝愿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我将永远听党话、跟党走,保持初心,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为党和祖国培育出栋梁之材。”张智楠说出了对祖国的祝福和党的二十大召开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