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行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要切实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导《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的落实,要不断发挥先导作用,深度融入吕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部署,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强化科技与需求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开启气象高质量发展和高质量服务美丽幸福吕梁建设新篇章。
坚持“预防为主”,发挥先导作用,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急难险重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对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强调,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是新时代气象工作的战略重点。践行“预防为主”的防灾减灾救灾理念,充分发挥气象预警信息先导性作用,努力满足统筹发展和安全对防范重大气象灾害重大风险的要求。一要持续发挥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作用,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在2021年“提升气象灾害指挥部职能发挥”专项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工作机制,提升指挥部在春秋季森林草原防灭火;汛期暴雨、山洪、地质灾害、中小河流洪涝等气象及其次生灾害机理研究;冬季能源保供、交通保畅及季节性气象灾害防范等方面的预报预警、应急响应和联动救灾能力。二要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健全分灾种、分重点、分行业的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确保做到预报预警信息“发得出、跑得快、用得上、起实效”。要在应对暴雨、极端对流天气上下功夫,摸清吕梁特殊地形对极端天气的影响,研究本地化暴雨预报公式,对标《纲要》“五个一”精准预报能力,不断提升预报准确率,预警提前量。
坚持“人民满意”,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高质量服务美丽幸福吕梁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纲要》提出,“构建科技领先、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人民满意的现代气象体系。”人民是否满意是检验气象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一要深度融入吕梁“四大战略”和“四区建设”。以“双碳”为目标,依靠国省气象技术力量,开展温室气体监测与评估、风能太阳能、白酒、氢能等新型产业的气象服务保障;深入研究气象条件对食用菌、红枣、核桃、杂粮、马铃薯、沙棘等的生长生产关联性,保障农业高质高效和粮食安全;提高气候资源利用能力,探索建立气候监测站点,研究气象条件对植被生产力、防风固沙、水土保持、水源涵养、气候调节等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持续创建“天然氧吧”和“避暑旅游目的地”品牌,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实验区。二要对标人民美好生活需求,加强公众气象服务供给,建立公共气象服务清单和广泛传播的气象服务信息体系,提升公众气象服务供给能力、质量和效能;强化旅游、健康、体育等气象服务能力,探索开展个性化、定制化的公众气象服务。
坚持“科技驱动”,强化科技与需求深度融合,增强气象高质量发展战略支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纲要》提出了“三个科技首要”(首要定位、首要目标、首要任务),将加快科技创新摆在气象高质量发展全局中的核心位置。一要强化科研与业务深度融合。深度挖掘雷达、卫星、遥感等科技产品的有效价值;结合吕梁地域性特点,加大本地暴雨、极端天气的基础性和应用性研究。二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部门内部要加强青年干部培养,加大科研团队、创新团队的组建和作用发挥;部门外要应用好气象专业类高校、吕梁学院等资源,探索建立“气象专家+农业、水利、山洪、地质、环境、城市建设等各行业专家”的联盟建设,深入研究气象条件与各行业的紧密联系,提高气象服务科技支撑。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的建设,发挥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和服务的保障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扛牢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一要坚持思想政治建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市委的决策部署,提高党员领导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二要加强纪律建设。持续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常态化监督执纪问责,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化纠治“四风”顽疾,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以零容忍态度反腐惩恶,全面建设清廉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