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县域·汾阳

汾阳市“六个强化”持续推动市场主体倍增工程落地见效

本报讯 2022年,汾阳市按照“三无三可”营商环境建设要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扎实开展市场主体倍增工程和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以“六个强化”为抓手,持续推动市场主体倍增工程落地见效,营商环境持续创优,市场主体活力全面释放。

强化组织领导抓落实。成立工作专班,市长任组长,抽调20名工作人员充实专班队伍,实行集中办公。组织召开市场主体倍增工程行动会、推进会、政协座谈会等7次专题会议、5次调度会、4次专班办公室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强化政策兑现抓落实。在政策制定与宣传方面,制定印发行动方案和10个专项方案,精准确定了“77996”工作任务,提出了5方面38项具体举措;制定出台《汾阳市助企纾困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24条扶持措施》,印制宣传手册15000份,同时通过融媒体中心进行广泛宣传;开通“吕梁政企通”汾阳板块,推动惠企政策线上申报,截至目前,平台已汇集政策39条,共有11家企业通过平台兑现上市挂牌企业市级奖励资金300万元。在金融政策落实方面,深入开展政银企对接,汾阳市金融机构和企业进行一对一签约,共签约14个项目43.16亿元;加大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力度,优先给困难行业和疫情防控保供企业发放普惠小微贷款,截止2022年12月底,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小微企业贷款772笔,贷款余额27.61亿元,其中信用贷款619笔,贷款余额8.63亿元;进一步推广“随借随还”模式,全面推行个体工商贷,围绕种植、养殖、小商小贩、开网店、养机械等办理小额信用贷款,无需担保、联保、抵押,截止2022年12月底,个体工商户贷款16422笔,贷款余额9.15亿元;推动山西峰凡科技物流有限公司、山西顶新薄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户企业在晋兴板(专精特新板)挂牌,支持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在财政政策落实方面,全年共下达专项资金4186万元,用于奖励3户“专精特新”、12户“规范股改”、10户“小升规”企业等;留抵退税累计退税1844万元;通过延长租赁期限3个月的方式减免租金25.4万元;设立中小微企业应急还贷资金,使用两笔共计565万元,全力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周期长等突出问题;强化创业担保贷款,减免担保贷款费用,享受财政贴息,共扶持24笔,担保额464万元,发放贴息资金29.58万元,有效解决就业岗位300多个。

强化平台建设抓落实。一是杏花村汾酒入选首批省级重点专业镇。杏花村镇是全国最大的清香型白酒生产基地,中国汾酒城是山西整合白酒资源的龙头项目。全市现有白酒及关联企业485户,比2021年净增329户,同比增长211%,其中白酒生产企业83户(挂牌上市企业1户、规上企业9户)、包材企业24户、物流企业7户、粮储企业4户、销售企业367户。2022年全市白酒产能19.5万千升,产量17.7万千升,占全省白酒的五分之四、全国清香型白酒的五分之一,产值201.5亿元。二是杏花村镇乡村e镇入选山西省乡村e镇培育项目。e镇直播基地,现拥有专业直播间12间,30多个直播团队,引进了国内知名农村电商企业乐村淘为企业打造电商配套服务。目前已入驻企业包括:汾酒集团、汾阳王、汾杏等二十多家白酒企业和汾都香、马一芳等小米核桃农特产品企业。线上销售产品500多款,日销售额突破100多万元,带动就业200多人。三是贾家庄文化生态旅游区入选山西省文旅康养示范区创建单位。贾家庄文化生态旅游区已成为山西乡村旅游的一张新名片,能全方位提供田园观光、农事体验、果蔬采摘、乡村美食、园艺学习、非遗体验等康养产品,有集旅游、健身、娱乐、教育和科研为一体的占地20万平方米的贾家庄生态园。在三晋民俗文化体验地-贾街,专门建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店20家。

强化要素保障抓落实。一是提供高质量用地保障。全年在开发区共出让“标准地”八宗,面积136.569公顷(2048.535亩),在开发区工业用地供应中“标准地”供应率达到100%。按照国家占补平衡政策,通过山西省交易平台购买异地补充耕地指标653.081亩。二是优化环评流程。对于辖区内同一类建设项目环评文件统一组织评估、审查,2022年对汾阳市阳城镇镇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等4个项目统一进行了技术审查,进一步提升了环评审批效率。疫情期间,对汾阳市青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污泥处置项目等3个项目采用技术函审方式开展技术审查,进一步压缩了环评审批时限。

强化服务理念抓落实。一是强化帮办服务。成立营业执照帮办指导服务队,先后组织各镇(街道)、农商行各支行开展营业执照帮代办业务培训会3场,培训近百余人,进村入户提供免费帮办服务,同时对部分村民进行集中培训,实现“一村一帮办、办照不出村”。依托微信工作群,开展帮办需求统计工作,根据各镇(街道)帮办需求开展上门服务,目前已实现14个镇(街道)帮办服务全覆盖。汾阳市《“触角式”帮办助力市场主体倍增》工作信息在山西日报刊登,并入选汾阳市直机关党建“创特色、亮品牌”优秀案例汇编。二是强化入企服务。制定印发《汾阳市关于开展入企进村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设立7个领域工作专班,通过实地走访、现场办公等形式,重点宣讲惠企政策,协调解决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全方位服务企业发展。全年共帮扶市场主体295户,解决问题177个。三是强化信用监管。在实施部门联合双随机抽查时,监管部门根据企业信用等级实施分类监管,合理确定抽查比例、频次并实施动态调整,对信用等级低的企业加大抽查比例、频次,对信用等级高的企业适当降低抽查比例、频次,让监管既“无事不扰”又“无处不在”。

强化督查考核抓落实。印发考核方案,细化分解任务,层层压实责任。严格落实周报、月报、月通报制度,编发周报13期、月报9期,并对各镇(街道)5-12月份市场主体增长情况进行了通报。开展全方位立体化督导,重点围绕政策落实、指标完成情况等对全市14个镇(街道)、市直重点牵头部门进行了3轮督导检查。强化工作调度,印发《关于由指标牵头单位定期召开调度会的通知》,由指标牵头单位每月定期召开1次调度会,持续推动市场主体倍增落地见效。

截止2022年底,汾阳市市场主体净增9725户,保有量53623户,同比增长22.15%,保有量位居吕梁第1,每千人拥有市场主体131.94户,排名吕梁第1,每千人拥有企业24.48户,排名吕梁第3。 (柴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