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经济专刊

□ 王恩奎

谨防填报志愿陷阱家长应当好第一“把关人”

高考的紧张刚刚褪去,填报志愿大考随之而来,“考得好不如报得好”,“资深专家一对一定制辅导”,铺天盖地的广告,让考生和家长们眼花缭乱。那么,花了高昂的咨询费,真能被理想学校录取吗?如果录取失败可以要求退钱吗?近日,湖南长沙天心区法院判决了一起填志愿引发的合同纠纷案。花5万填志愿可被士官学校录取?一教育咨询公司违约被判退钱。(6月18日澎湃新闻)

有人说高考只是第一关,志愿填得好不好对考生的影响更大。因此,志愿填报成了一桩热门生意,服务费少则几百元,多则上万元。的确,高考志愿的填报是考生人生职业生涯的一次初步谋划,志愿填的是否“适销对路”也很关键。

时下,越来越多的考生和家长愿意花钱填报志愿,使得“考后经济”渐热,相关服务市场也更趋火爆。后高考时代,是涉考诈骗案件的高发期,随着不法分子的手段不断更新,考生和家长稍有不慎,轻则损失钱财,重则误了前程。

在此情境下,一些高考志愿填报辅导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机构提供的服务五花八门,从几百元的智能软件,到数千元的一对一定制,乃至上万元的资深专家辅导……这些服务,在一定程度上给考生和家长提供了可参考的建议,但是因为质量参差不齐、缺乏监管,行业乱象也很突出。

以一些“高考志愿网”为例,该网站的运营者摸准市场脉搏,打着“高科技”“大数据”的旗号,用“高考志愿不用愁,高科技软件来帮你”“高考收费志愿填报指导专家”“提供内部信息”等宣传语吸引考生和家长的注意。因为缺乏相关经验,在未对相关机构进行背景调查的前提下,不少考生家长“病急乱投医”,结果上当受骗,踩了钓鱼网站的坑,破财又误事。

高考填报志愿专业性非常强,不仅要结合当地政策和专业录取数据,同时还要考虑到考生和家长的不同选择,因此考生和考生家长,应该冷静看待,最好认准官方渠道,到省教育考试院官方网站平台咨询,或通过自己所在学校和班主任的指导等来完成高考志愿的填报,千万不能盲目听信所谓的“大数据平台分析解读”“资深教育人士研判”“志愿填报专家辅导”等。

的确,高考志愿填报是考生职业生涯的一次重要谋划,志愿填得是否“适销对路”也很关键。但是高考志愿填报的专业性非常强,不仅要结合当地政策和专业录取数据,还要考虑考生和家长的实际情况及需求。因此,考生和家长,应该冷静看待,最好认准官方渠道,前往教育考试院官方网站进行咨询;或在学校和班主任的指导下,完成高考志愿的填报,千万不能盲目听信所谓的“大数据平台分析解读”“资深教育人士研判”“志愿填报专家辅导”等宣传口号,以免上当受骗。

填报志愿有风险,谨慎上当受骗。家长应该把好“高考填志愿关”,保持清醒头脑,莫被五花八门的高考志愿填报“权威网站”迷了眼。一方面,家长和考生自我把关很重要,另一方面,有关部门也应该通过相关渠道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指导考生正确填报志愿。同时,相关执法部门要及时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依法打击、关停那些非法网站,维护市场秩序,保护考生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