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吕梁市第五中学初一新生报名人数仅有73人。
2022年,吕梁市第五中学初一新生报名人数超越1000人。
2023年,吕梁市第五中学进入了飞跃式发展时期,教学成绩突飞猛进。学生考试成绩一次比一次好,每一名学生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家长看在眼里,喜在心里,高兴的是自己选对了五中,选对了校长团队,选对了教师团队……学校面貌发生了巨变,学生阳光开朗、积极上进,教师争先创优、比学赶超,社会上、家长眼中吕梁五中又成为离石城区一所名校,出现了家长要求孩子转学到五中上学的现象。
七(1)班学生白鑫鑫原来在其他学校上学,听在五中上学的小学同学谈起五中的变化后,强烈要求转学到五中来上学。
“我家的孩子学习成绩一般,身上有一些不良习惯。转学来了五中后,老师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老师还给孩子报名参加了数学竞赛。尽管没有获得名次,但孩子感觉受到了老师的重视,变得阳光向上,性格开朗起来,懂得了和同学相处,乐于帮助同学,学习也变得积极主动,成绩也大幅提高了,回家也非常愿意和家长分享学校的点点滴滴,变化非常大。”白鑫鑫家长,谈起孩子来五中后的变化,高兴得合不拢嘴。
黄冈团队进驻五中一年多来,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倡导全体教师以爱满天下的教育情怀,做“四有”好教师,倡导学生做有“明亮的眼、温暖的心、聪明的脑、勤劳的手、健康的身、报国的志”新时代“六有”学子,着力培养浓郁的学习兴趣、乐观向上的生活方式、求实严谨的学习精神、待人宽容的人生态度,强调个人与社会、科学和人文、人类和自然价值观的和谐统一,激发了学生的潜能优势,回归了学校教书育人的教育本真。
“去行政化” 让校领导职业化
2021年以前吕梁五中(原吕梁电中)是一所市教育局直属的处级单位学校,校长、副校长由组织部门任命,各部门主任由市教育局任命。全校700多名学生,原来有部门科室12个,管理人员37名,教师200多名。机构臃肿,校级领导、部门负责人都是“官”,教师干多干少一个样,没有积极性,学生逐年减少。2020年招生人数下降到200多人,2021年新生报名人数仅有73人,学校步入了教师无学生可教的危险境地。
面对这种办学困境,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市教育局继吕梁一中与黄冈教育局合作之后,又一次引入了黄冈教育管理团队,引来了总校长王友良、执行校长王谷生,学校从黄冈选聘了副校长江逐波、胡道成,组建了一支懂教育、爱教育的管理团队。
新的管理团队全部取消行政级别,管理部门精简到6个,管理人员精简为8人,而且全部兼职代课,开启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模式。
教师待遇也打破了过去“大锅饭”模式,绩效工资全部集中管理,每月对教师进行考核排名,绩效工资根据考核结果发放。老师的代课费由过去的每节课10元,提高到了每节课69元。教师绩效工资大幅拉开,2022年全年教师绩效工资最多的能领到7万多元,最少的仅7000多元。多劳多得的考核机制,极大调动了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由过去没人愿意上课,变为争着抢着代课;由过去上课敷衍完成任务,变为上课比教学效果;考试比教学成绩,养成教育比班风、学风的良好生态。
生活思政 开启全过程育人模式
2021年,黄冈管理团队入驻后,推出了“人人育人、事事育人、处处育人”的生活思政育人模式,挖掘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生活常理、生活伦理、生活哲理等思政元素,将学生的所有生活场景都设为“教育场”,成人于无形之中,立德于生活沃土,让思政回归生活。
本着“生活思政,温度育人”的理念,五中校领导以自身行动感染着学生,无形中引导学生达到爱己、爱家、爱校、爱社会、爱国家的精神境界。
学生上学时,校领导在校园迎接,每天6:30晨读时,校领导、班主任准时在教室、走廊陪伴学生。每天晚上十点钟,学生从教室回宿舍,校领导准时站在教学楼下,关注着每一位学生、值班领导、班主任走进学生宿舍,关心学生的睡眠、生活。节假日放学,马路边车多拥挤,校领导又变身为维持秩序的安保人员。
原来学校食堂外包,学生饭菜质量差,就餐秩序混乱,个小体弱的学生抢不到饭,许多学生不愿在食堂就餐。学校想尽一切办法改变餐厅经营模式,变换花样,想方设法提高改善学生饭菜质量,并实行领导、班主任陪餐制,所有校领导在学生餐厅陪学生就餐。
八(2)班高宇杰的家长以前在外地工作,周末才能回家照顾孩子。孩子缺失教育,形成了许多不良的习惯。为了孩子,她辞掉工作,专职在家照顾孩子。结果,孩子在学校养成了良好的学生和生活习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都自主安排得井井有条,现在不仅不用她操心了,孩子反过来纠正她的不良习惯。
“我家孩子跑校,以前就不愿意在学校吃饭,一放学我就得赶回家给孩子做饭。现在是孩子不愿意回家吃饭,嫌我做得没有学校的好吃。现在放了学也不愿意回家了,参加了好几种社团活动,感觉学校比家好。”家长们如实说。
以前五中的学生都是其他学校上不了,没有地方可去才来五中上学,生源较差。好多是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外地来离石打工租房居住的家庭,家庭教育缺失,形成好多不良习惯。 教学须先教人。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行为观念,五中将思政教育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校领导、班主任、教师都是学生的陪伴者,陪伴学生养成健康的思维模式和良好行为习惯,陪伴学生一起成长。
在时间作息上,校领导、老师与学生同时起床、同时吃饭、同时上课。在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学生的不足,及时纠正不足,从而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校长、老师陪学生就餐,学生就不会有浪费粮食的行为;老师陪学生起床,学生就会形成规律性的作息习惯;老师陪学生上自习,学生就会逐渐形成自觉学习的习惯。
七(1)班的班主任张健美老师,每天是第一个走进教室的人,每天他会在教室门口迎接学生准时准点走进教室。教室就是他的办公室,全天他会关注每个学生的变化,训练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好每一件事。晨读,如果哪一个学生背不下来,决不允许吃饭。作业当场布置、当场批改、当场找出问题原因,当场解决。每个学生每天生活在他的眼里、记在他的心里、刻在他脑里。哪怕是每个学生心里产生的一点细微变化,他都能感知到,他都会采取相应的策略去处理。
固本荣枝,根深叶茂。校领导、班主任、老师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正确引导,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逐步养成,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即使老师不在,学生心里都会有学习任务,都会自觉完成。
七(1)班学生杨裕博的家长说:“孩子现在变得学习非常自觉,去年疫情上网课期间表现特别明显,根本不用家长去督促。所以,孩子在去年疫情上网课期间成绩提升非常大,跃升为全校前五名。我觉得不比他们同学花高价上“名校”差。而且孩子也很阳光、快乐,还参加了学校的乒乓球社团。”
家校共育 开启全员育人模式
吕梁五中校长、班主任、老师全员分头行动,深入全校学生家里,开启了全员家访行动,详细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成长经历、生活和学习情况,把黄冈先进的育人理念、家庭教育理念传递给每个家庭。对个别忽视孩子教育的家长进行耐心地开导,为孩子规划职业生涯,为家庭谋划未来,用一颗真诚的心感动了每个学生家长,敞开心扉沟通交流。通过家访,摸清了每个学生的家庭状况,诊断清了落后学生落后的症结,找到了学校在老百姓心目中形象差的原因,明确了学校努力的方向。自此,吕梁五中开启了家校共育的育人模式,家访在五中成为常态化,形成了校长、班主任、老师到学生家家访、家长到校校访、电话、微信交流沟通家访等多种家访形式。
七(4)班学生刘姝娴的妈妈说:“我现在已经形成一种习惯,每当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上遇到一些问题时,就会及时通过电话、微信与班主任和老师进行沟通。老师也很有耐心,都会及时帮助家长解决。与小学时相比,上初中后,学习科目多了、任务重了。但是我家的孩子脸上从来没有看到疲惫和内心不安,反而感到从内到外散发出来的自信,学习很轻松、很积极,和同学相处也很融洽。”
九(5)班班主任刘宇老师说:“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对班里32名学生的家庭状况、学生思想细微变化做到了心知肚明、了如指掌,家访是法宝。”
通过家访把学校的教育理念传下去,把家长的教育责任扛起来,转变了家长的教育观念,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实现家校互通互联互信,达成了科学育人的共识,凝聚了协同育人的合力,形成家校协同育人新局面。
2022年8月26日,学校决定搬迁到原离石师范校区后,距新生报到仅有4天时间。家长得知这一消息后,自发组织了40多人义务到学校打扫清理宿舍卫生。这样爱校的善举,不仅感动了学校领导、老师,也感染了学生,自觉加入义务劳动的行列中,不怕脏不怕累。
创新理念 开启全方位育人模式
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不单停留在优秀层面,具有终身发展能力的卓越人才是时代所渴求。这就倒逼学校要转变传统的育人模式,创新教育理念,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时代新人。学生不只是考个好大学,找份好工作,而是离开校园后,仍然能坚守梦想且持续为之奋斗,从而为社会做出杰出贡献。而这一切需要先进的育人理念和优质的教育资源支撑。
从2022年开始,五中引进了黄冈王友良、王谷生、江逐波、胡道成等名校长、先后请来了黄冈名师,何雄生、周秀君、王裕建、吴欣、万正坤、舒宝意、等6位各科名师,引进了太谷县教研室智慧课堂团队,与湖北黄州中学缔结友好学校,给吕梁五中注入了“一泓清水”,带来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育人模式,开启了以教育教学全课程、教育教学全要素、教学管理全过程为主要抓手的全方位育人模式。
“一个学生的优秀体现在两个方面:学习成绩优异和思想上不断追求上进。他们应该具有主流价值观、阳光、有进取心、有正面思维的习惯、有独立正确处理事情的能力。所以,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学太阳,自强不息、无私奉献;学大地,厚德载物、无怨无悔;学大山,顶天立地、无所畏惧;学大海,乐纳百川、无限包容。”来自湖北黄冈的黄冈吕梁实验学校总校长王友良如是说。
“无论来自哪里,无论学习成绩优劣,我们五中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校长、班主任、老师都会欣赏每一个学生。我们看重的不仅仅是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注重培养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倾心打造离教育本真最近的学校,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最适合的高质量教育,促进每一位学生健康幸福卓越成长,塑造有梦想有担当的卓越人才,让每一个普通的学生从平凡变成非凡、从优秀走向卓越,成就巅峰人生。”这是五中执行校长王谷生的教育观。
抓教研,向课堂要质量。在五中,学生的作业当堂完成,教学任务节节清、周周清。在开学前,智慧课堂团队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系统规划整体设计教学流程,指导五中老师将本学期的教案全部设计完毕。在教学过程中每周都有教研活动,每周半天时间,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之间进行纵向教研,研究同一学科在不同学段学生关注的问题,形成不同学段学科贯通和衔接;研究不同学科同一学段的交叉融合、情境知识关联提升,形成学科融合发展;研究每一位同学目标规划、学科提升、习惯养成,形成具体可视化可追踪的个性化培养方案,满足卓越学生成长和发展需求。
评价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将学、评、教、考统一到核心素养维度,将清晰的预期效果确定为学习目标,用评价调控学习过程,实现课堂提质增效,学生教师共同提升。评价标准不是评价哪个班哪科考试分数高,而是评价哪个班、哪科的学生进步大。
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横向教研。2022年派出10名管理人员和10名教师去黄冈跟岗学习,并建立了长期的联系,通过网络、微信随时向黄冈的老师请教学习。
学校积极参与市教育局组织的各类教研活动,争取让五中的老师任授课教师,给每位老师学习成长的机会。目前,五中有八位老师担任市教研活动的授课老师。
良好的教学教研氛围激发了教师教学教研的热情,在课堂教学上积极创新。道德与法治老师刘国珍说:“学校领导鼓励我们在教学形式上大胆创新。所以,我的课堂教学不拘一格,以培养学生正确“三观”为目标,采取议题式的教学方法,导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感兴趣的内容。比如教学《法制为我们护航》这一课,会导入岳母刺字的故事,会引入文身话题,多思维模式、多角度引导学生明辨是非。”
在课后,学校成立了17个学生社团,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组织开展多种形式核心素养提升的活动,让学生潜心学开心玩,释放天性、愉悦心情、丰富情感、激发潜能、掌握技能,成为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的人才。目前,五中已形成一种良好的教育生态,学生阳光、快乐、健康、积极向上、热爱同学、热爱老师、热爱学校。
七(3)班雒梓萱的妈妈说:“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刷新了我对五中的认知。无论是文艺类的社团活动,还是英语口语比赛,绝不是走形式,学校组织很到位,所以孩子爱参与,而且要争取获奖。我感受到了孩子来五中后脱胎换骨的改变。”
九(5)班张子瑞的妈妈开玩笑说:“虽然为了孩子上学,我辞去了工作,没有收入,但我赚到了大钱。五中给我培养好了孩子,让我省下了读民办学校十几万的高价学费,也算是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