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经济专刊

以技助残,托举残疾人实现就业梦想

□ 左崇年

为提升辖区残障人士的职业发展和社会融入能力,8月11日,唐家湾镇官塘社区通过民生微实事“融益筑梦——官塘社区残障群体社区康复服务项目”,邀请专业家政培训师开展了一场面对残障人士的家政服务培训活动,提升他们的家政服务技能水平,切实帮助辖区残疾人就业创业。(8月14日《珠海特区报》)

为扎实推进残疾人就业工作,助力残疾人群体共同富裕,唐家湾镇官塘社区开展残障人士家政服务培训,授人以渔, 以技助残树信心,帮助残疾人掌握符合自身和服务需要的实用技能,切实帮助辖区残疾人就业创业能力,不断提升残疾人幸福指数。如此暖人暖心的好举措,令人拍手叫好!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也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有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约有8500万残疾人。近年来,国家已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残疾人就业的法律法规,成效显著。残疾人是我们这个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由于遗传、疾病、事故等原因,与正常人相比,残疾人在生活和工作上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一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遭遇一些现实窘境。毋庸讳言,残疾人就业还面临一些困难和偏见。因此,提高残疾人就业率,无论对残疾人个体还是社会稳定和发展而言意义重大。

劳动创造价值,就业带来尊严。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残疾人来说更是如此。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共约有3200万就业年龄段持证残疾人。截至2022年底,仍有800余万就业年龄段持证残疾人未实现就业。不能就业,就不能自食其力,生活要依赖家庭的供养或社会的救济,这样很难让残疾人保持持久的身心健康。

授人以渔, 以技助残,是最好的民生事实。通过规范和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加强技能培训,让他们拥有一技之长,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参与社会分工,实现个人价值,创造社会财富,这是提高残疾人生活的尊严感和意义感的关键举措。常言道,“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有了技能就有吃饭的本钱。俗话说,一技在手,吃喝不愁,一技在手就业不愁。残疾人能多学一样技能,多掌握一门技术,就多一个就业的机会和赚钱的门路。对残疾人特殊群体的就业援助,就是要有像神仙吕洞宾那样既“给金子”又“给指头”——点石成金之道。如果把就业政策比作“金子”,那么技能就是“点石成金”的“指头”,具有神一般的魅力。

用心办好残疾人稳就业民生实事。诚然,人人都可以残疾人就业做出一点贡献。作为企业应尽到社会责任,作为社会都可以伸出手去帮一把。保障残疾人的就业权利,需要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多设专职岗位,多给招聘优惠,多送招录礼包。其他用人单位也应积极行动,为残疾人就业创造公平的条件、开辟顺畅的通道、搭建广阔的平台、提供丰富的机会,努力营造友好的就业环境。

托举残疾人实现就业梦想。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残疾人,折射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在就业难群体里,残疾人可说是弱势群体中的最弱势者,需要社会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残疾人虽然要带着缺憾去生活,却照样可展示生命的亮色:贝多芬、保尔、张海迪、邰丽华……都书写出瑰丽的人生篇章。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的残疾人活出了精彩。 让我们一起来关注这个特殊群体,用爱心给予他们心灵的慰藉,让他们同我们一样正常工作,让他们同我们一样享受美好的生活。为残疾人点亮了一盏盏心灯,为他们开启了幸福的航程,为残疾人撑起一片多彩的天空,感受社会大家庭的温暖。